清代詩人黃景仁的《雜感》中有名句: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足見年代越是動蕩,書生可用之處越是微渺。
古代科舉,使得萬民開化,重禮儀,識尊卑,知謙讓。何以要廢除?光緒三十一年,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1300年的科舉制度被廢止。此后清末民初,新文化思潮興起,西學東漸的大背景之下,一批從小接受中國傳統儒家思想教育的年青文人,在那個風云際會的年代,思想上經受的巨大沖擊而投身新學,從此命運起伏,身縫亂世,但仍堅持和抗爭。這就是電視劇亂世書香》的故事背景。
吳秀波與陶虹
由吳秀波、陶虹、張魯一等領銜主演的電視劇《亂世書香》,以人物的成長為變化,將時代背景下的文人書生的歷史命運勾勒了出來。
張嘉譯此次可謂是甘當綠葉,出鏡幾集為故事鋪墊。戲份雖不多,可他扮演的翰林徐簡卻是故事的第一次大轉折。為保科舉,徐簡博進京死諫,而歷史的洪流已經無法阻擋,老翰林最終泣血紫禁城,徐門就此凋敝。
吳秀波擔當的男一號陸書白,為翰林徐簡的義子,身為書香世家徐門家仆之子,天資聰穎從小過繼到徐門,成年后性格叛逆,極其反感封建禮教。棄置家族婚約、財產繼承,只身赴京都尋找救國真理。
一部劇的靈魂需要人物角色來支撐,有什么樣的角色人物就有什么樣的故事,故事被人物推著走。
陸書白這個人物也稱得上是整個故事的靈魂所在,故事跨度二十年,從年少輕狂到歷盡冷暖,從一臉剛毅的少年到一臉滄桑的中年。
他在目睹革命斗士殺身成仁的壯舉之下,深受觸動,被誣入獄,歷經牢獄淬煉,嘗盡人間疾苦,終于深切體會到在國難當頭的年代里文人的脆弱和無助,于是毅然投筆從戎,參加革命。
陸書白出獄后來到大學教書,表面上他是一位溫文儒雅、彬彬有禮的教書先生,但實際上卻是一名深藏不露的特工。在各方勢力涌動的京城,書白刺殺敵人,竊取情報,完成了種種艱難的任務,成為一名非常優秀的特工人員。
能夠自由的切換于傳道授業的書生意氣和地下特工的沉穩老道之間,頗見吳秀波深厚的演技和對角色的把控能力。他以劇中對陸書白這一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多樣性的成功塑造,詮釋了在現在影視行業井噴的這個時代下,一位真正的好演員應該具備的:表演要有深度,要有層次感,要善于從多側面多角度地挖掘角色性格細膩而又敏銳的東西。
在這個觀眾對角色要求越來越嚴苛的全民娛樂時代,簡單的鮮肉帥氣熒幕形象是注定沒有延續性的,演員得要拿出好的作品才有公信力,而這一次,吳秀波可謂帶著陸書白這個角色走上熒幕讓人眼前一亮。
吳秀波劇照
堂堂天地男兒,走自己的路,決不猶疑。想必年輕時候的陸書白也曾猶疑過,可又是何等的歉疚讓這樣一位新文化思潮的讀書人對自己的發妻行跪拜磕頭大禮?陸書白反對內戰,反對封建,可為何要反對生他養他的易水徐門?家中最后只剩下發妻一人,陸書白仍感慨家中的封建。家中獨妻一人,何來封建?劃定疆界,分配領土為封,王頒領主,設立屬國為建,天子建天下各國,封諸侯世襲,封土建國乃為封建。而一個家,何來的封建?無非是陸書白感覺一個家羈絆住了想遠走高飛的心。堅定了信念,便絕不再猶疑不前。
劇中臺詞說得好:值此亂世,找一處偷安,講風骨、做學問,無異于茍且生命。在這個人類史上最不合理的時代,人們都被痛苦所征服了,而陸書白選擇揭竿而起。他所反對的是封建,是一個不自由的世界。 與其在亂世中舞文弄墨,倒不如投入到戰爭中去舞刀弄槍。中國文人學者精神不竭之生命,在于文人的血性,而今,有血性的文人少之又少,換作《亂世書香》里的戰火年代,更是人海茫茫。當閱遍世事的中年陸書白終究回到家,這半生的顛沛流離、人情冷暖,鑄就的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書生文人,他儼然已放下文人的架勢成為了一名優秀特工。
生性向往自由,灑脫的陸書白身上有文人的氣節,卻拋下了文人的包袱。棄筆從戎、放開了讀書人的清高傲骨,成就了陸書白極富傳奇色彩的這一生,同時也成就了一部精彩絕倫的好戲《亂世書香》。(微塵_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