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1月14日電題:讓“創新之花”怒放——杭州市鼓勵企業創業創新紀實
張樂、趙夢迪
在掌聲和祝福聲中,12日,貝達藥業董事長丁列明從杭州余杭區委書記徐文光手中接過了1500萬元的獎勵支票。
貝達藥業起步于余杭,壯大在余杭,收獲亦在余杭。在上周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企業自主研發的抗癌藥項目“鹽酸埃克替尼”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貝達藥業也成為中國化學制藥行業和浙江省企業界首次獲此殊榮的企業。
努力營造讓“創新之花”怒放的“陽光、土壤和空氣”。近年來,杭州市通過出臺一攬子計劃,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使這里成為一座創業者心儀向往的創新活力之城。
十年磨一劍。“鹽酸艾克替尼”是我國自主研發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首個小分子靶向抗癌藥,它通過小分子化合物,定向攻擊支撐在腫瘤細胞上的靶分子,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對正常細胞的影響非常小,從而有效減少藥物副作用,提高治療效果。其成果被時任衛生部長的中科院院士陳竺譽為“中國民生領域的‘兩彈一星’”。
“如果沒有地方黨委政府對企業的大力支持,就沒有我們的今天。”在當天的表彰獎勵大會上,丁列明深情地說,在“鹽酸埃克替尼”研發過程中,差點因資金不足而前功盡棄。
丁列明說,2008年底,在鹽酸埃克替尼即將啟動三期臨床試驗之時,正值國際金融危機,企業資金已經耗盡,海外風險基金也突然反悔,取消投資計劃。在這緊要關頭,余杭區政府拿出1500萬元創投引導基金,幫助他們渡過了最大的難關。“截至目前,我們給貝達藥業的政府扶持資金已累計達到3000萬元。”余杭區區長朱華說。
事實證明,余杭區的“投資”具有“慧眼識英雄”的超前眼光。如今,貝達藥業的成功不僅一改我國創新藥物缺乏的窘境,還積極回饋百姓民生,累計免費贈藥100萬盒,經濟價值超28億元。
事實上,貝達藥業并非唯一一家得到當地黨委政府支持幫扶的企業。近年來,杭州市大力扶持創業創新,努力營造讓“創新之花”怒放的“陽光、土壤和空氣”。僅余杭一個區就設立信息產業基金、并購基金、天使引導基金等各類產業發展引導基金約70億元,為人才創業、企業創新提供了雄厚的資金后盾和風險托底。
位于杭州城西的夢想小鎮,集聚著4000多名創業人才的350余個創業項目。在這里,政府就是服務各位創業者的“店小二”,工商注冊、材料申報、稅費減免、資金項目配對……政府“鞍前馬后”提供配套服務,企業足不出戶即可實現網上申報、網上辦理。
集聚了阿里巴巴、網易、華三等眾多自主創新企業的杭州(濱江)高新技術開發區,在眾多地區陷入增長低迷的“新常態”下一路逆市飄紅。在當地黨委政府“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政策指引和全方位服務下,近年來高新區圍繞自主創新、中國智造和智慧應用,打造了網絡信息技術產業完整產業鏈,形成了千億級智慧經濟產業,涌現了一大批行業領軍企業,并形成了電子商務、智慧互聯、智慧物聯、智慧安防、智慧醫療、智慧環保等一批“互聯網”的產業集群,成功躋身全國高新區第一方陣。數據顯示,2014年,杭州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1096.63億元,占到全省的25.6%,首次超過千億大關,總量繼續保持全省第一。
住房補貼、免費辦公場地、解決子女就入學、配備健康顧問……2015年1月,杭州宣布“人才新政27條”,吸引人才力度之大、條件之優渥,堪稱“全國第一”。
經過一年的落實實施,人才新政發揮出的黃金效應逐漸顯現。截至2015年12月底,杭州市累計發放各類人才創新創業資助1.4億元,完成高層次人才分類認定1034人,發放住房補貼資格證187人,辦理人才落戶10730名。
在優越的人才引進政策、良好的政府配套服務以及完善的項目孵化生態圈吸引下,大量海歸人才、優秀創業人才來到杭州:丁列明放棄美國優渥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帶著創新藥物研究成果義無反顧來杭創業;剛剛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諾爾康董事長李方平帶領一大批美國華人神經電子領域專家來到剛剛成立不久的杭州未來科技城創業……數據顯示,目前杭州累計引進海外留學人才2.3萬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238名;累計引進省市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47個,聘請各類外國專家4萬人次,培育高技能人才32.7萬人。海外留學人員在杭創辦企業1238家,總投資368億元,實現技工貿總收入277億元。
如今的杭州,儼然已成為創業者的聚焦之地。目前,全市有眾創平臺70家,其中夢想小鎮、貝殼社等14家納入國家孵化器體系,占全國總數的1/5,濱江區也成為全國三個眾創樣板之一。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