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百度競價售賣病種類貼吧,將其出售給不良醫療機構的消息引發爭議。百度方面日前公開回應稱,百度貼吧所有病種類吧全面停止商業合作,只對權威公益組織開放。網民認為,“貼吧強賣”一事暴露出相關企業粗放型商業化之弊,盡管已亡羊補牢,但其自身的商業倫理、社會責任擔當,以及監管如何及時到位都值得反思。
對于媒體近日曝光的百度“貼吧強賣”一事,不少網民質疑此舉損及公共利益,認為其“因蠅頭小利而飲鴆止渴,以致丟失公信和形象,得不償失”。
據報道,日前,知乎網友“螞蟻菜”通過網絡發布了一段求助聲明,稱自己系百度貼吧血友病吧原第二大吧主,但百度方面卻單方面撤除了其吧主職務,空降官方吧主并撤換了吧務組成員,其多方反饋情況未果。
“盡管百度‘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互聯網產品被過度商業化之后,公共利益受損害的事實,卻不能輕易放過。”網民“王鐘的”寫到。
網民“史洪舉”認為,雖然貼吧的產權屬于百度公司,吧主僅享有免費使用權和對成員的管理權,但百度方面基于商業需求,未經吧主同意擅自將貼吧轉賣的行為很不妥當,甚至是違反契約倫理的失信行為。
“更重要的是,擅自轉賣貼吧的行為還可能涉嫌侵犯貼吧成員的個人信息和隱私。”他還指出,本來是免費交流平臺的貼吧變異為可以競價購買的商品時,在魚龍混雜的局面下,該平臺極易淪為騙子行騙的幫兇。
一些網民提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在擁抱互聯網文明的同時,公共利益如何不受到商業侵擾。
從公司治理層面看,有網民提出,商業化并不意味著一刀切的粗放型商業化,而應該是一種更具有專業性,有監控和糾錯機制的商業化。
“互聯網市場出現的一個盲區是,一個熱門產品的爆炸式發展往往會吞噬糾偏的時間窗口,監督和管理將面臨巨大的時間成本。”網民“孫驍驥”表示,商業領域對于流程規范、對于監管的要求恰恰是整個社會中最高的,因為商業直接涉及到人的經濟利益。
有網民提出,在技術提供者對此次事件加以檢討的同時,也為相關監管部門提出了新課題。隨著人們日常生活逐漸網絡化,醫療、理財、社交等領域的騙局也層出不窮。騙術升級了,監管不能原地踏步,得隨時更新監管理念和技術,修改完善相關制度規定。(記者張小潔整理)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