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羊城晚報消息,20畝的土地如果租出去,每年村里的分紅就會多近千萬元,平攤到每個村民頭上,至少也能分到三千元。但是面對這樣的“蛋糕”,廣東佛山南海獅山譚邊社區的村民卻表示不要這筆錢。1月12日,羊城晚報記者在譚邊采訪時,聽到了這個故事。與現在不少“土豪村”分錢分房的新聞不同的是,這里的村民沒有死死盯著自己的分紅荷包,而是把這一黃金地塊用來建設譚邊夢家園廣場,供村民讀書、學習、健身使用。
放棄分紅得到村民支持
記者了解到,譚邊村有2000多本地人口,因為周邊工廠密布,還接納了約七八千人的外來務工人員。正是因為人氣很旺,譚邊的商業氛圍年年看漲。比如譚邊市場及周邊商鋪,平均每平方米租金高達100元,2015年市場收益近800萬元。在不少村民看來,開發與譚邊市場僅一路之隔的譚邊小學舊址操場,擴大市場面積和規模迫在眉睫。
原譚邊小學的舊址有約20畝地,學校合并后這塊場地一直空著,除去公共區域,可用的面積也有十多畝。之前針對這塊地的用途大家也進行過長時間的討論:如果租出去做商業用途,以目前每平方米100元的市場價租金標準來算,每年有近千萬元的收入。但譚邊社區書記譚炳章和其他兩委干部思前想后,最終決定:地不租了!他們想在這塊地上建一個家園廣場,用來豐富村民的業余生活。“我們從小就在這里長大,看著社區里分紅一天天增多,房子蓋得越來越高,物質條件上去了,但似乎總是缺乏精神上的支撐,去滿足村民學習、文化、體育方便的需求。”
一開始,譚炳章也很擔心,這樣的決定會不會得到村民的支持,“開始確實有個別村民不理解,畢竟每年能多出近千萬元,分到每個人手上也有三千塊啊!”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最終在表決此事時,大伙都很贊成,一致通過了。隨后,譚邊投入約800萬元,把20畝的場地建設成為村級圖書館、公園以及標準籃球場,并以此為起點和中心,打造充滿社區文化底蘊的“譚邊夢家園”項目。
村里有了國際標準大舞臺
“你知道國際舞臺的標準是什么嗎?”采訪中,譚炳章這樣反問記者。他說,就這個問題,他曾經三問專家。當村里決定把近20畝的黃金寶地打造成為譚邊夢家園廣場時,該廣場的規劃不僅含有譚邊免費的自助圖書館、七一戶外空間、計生宣傳長廊,還有一個大舞臺,這個舞臺可以演粵劇、各類文藝演出、春節大戲等等,讓譚邊的村民和當地的務工人員在這里享受文化活動,尋找精神家園。
“當時,設計公司給了舞臺的尺寸標準,但是,我們覺得不夠。”譚炳章介紹說。為此,他詢問附近的廣東省粵劇學校的一位老師,請教國際舞臺規格尺寸,隨后又請教專門負責舞臺演出的師傅,又請教了文化界的專家,最后,他終于記下了一串數字。譚邊的廣場舞臺很快就按照國家標準的舞臺建設起來,寬18米、長20米。有專家告訴譚炳章:“有這樣一個舞臺,譚邊無論做怎樣的大戲,都可以盡情發揮了!”
不僅如此,目前譚邊的自助圖書館也已經建成,館藏圖書約有五千冊,接入南海區聯合圖書館系統,村民憑身份證即可免費借閱。
還將建綠道和綠化設施
在譚邊社區的規劃建設圖冊里,記者看到,除了原譚邊小學的地塊發展為文化便民項目外,賢譚路以東的農地旁計劃建2.1公里的綠道和相關綠化景觀提升、結合獅山美城美家行動對農村公園進行綠化提升、建設村級衛生站和社區公寓等項目亦已進入商討、研究階段,接下來將陸續展開。譚炳章表示,他希望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標準的文化設施,也有信心做得比城市小區更美、更便捷、更人性化,甚至吸引已搬到樓盤的居民回來安居。
“讓黃金寶地滋養譚邊鄉親,遠勝分紅的錢。”譚炳章說道。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