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寶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圖片來自網絡
最近一個多月來,上海連續發生兩起文化經營公司涉嫌或被指騙取私人收藏者高額費用的情況。
“我們維權中確定被寶藝詐騙的共有176人,受害人共計損失總金額超過400萬元。”來自河南的楊鄧川日前告訴澎湃新聞,上海寶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簡稱“寶藝公司”)在上海大量征集文物收藏品,并以拍賣等為借口,向眾多藏家騙取前期高額服務費(押金),其在上海光啟商務大廈的辦公點現在已“人去樓空”。多名維權者在空空如也的辦公室里“打地鋪”維權已經超過一個星期。
1月12日,寶藝公司相關負責人在電話中告訴澎湃新聞,公司目前只是在裝修,沒有倒閉,到了大年初八(2月15日)就會恢復正常經營。
同日,上海徐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拍賣業務需審批通過,而上海寶藝傳播有限公司登記的營業范圍不包含拍賣業務,有關部門將隨時就此事介入調查。
相對寶藝目前的“情況不明”,上海華圣展覽展示服務有限公司涉嫌合同詐騙一案已經明了,17人被批捕,該公司被指用免費展示、高價代售等為由,騙取收藏者高額“鑒定費”。
176人稱受騙,有人賣婚房交30萬押金
“我是賣了婚房交的30萬元押金。”來自內蒙古的投訴人王麗杰告訴澎湃新聞,2015年3月,她的婆婆拿著家中的收藏品來到上海給寶藝公司估價,但無奈交不起押金。婆婆當場并沒有與寶藝簽訂合同,之后用賣婚房得來的30萬元支付了押金。
2015年7月,王麗杰和婆婆來到香港拍賣會現場。“來現場競拍的都是老人,成交的物品都不超過5萬元。”王麗杰回憶說,在那場拍賣會上,自己的兩件收藏品都流拍了,寶藝的業務人員單梁告訴她,“流拍是很正常的,可以私下成交。”
“兩個月前,接到寶藝的通知說,已經為我們找好了國際買家私下成交。”王麗杰說,接到這一通知后沒幾天,就得到了上海寶藝“人去樓空”的消息。
來自臺灣的游紅冰女士則認為,寶藝公司找“托”忽悠了她,騙走近12萬元。
游紅冰說,她多年收藏瓷板畫,2014年7在網上看到寶藝公司的相關信息,便抱著好奇的心理,想給自己的瓷板畫估個價,“但我并沒有想要將瓷板畫拍賣出去的打算。”
她回憶說,2015年7月,她受寶藝公司邀請,來到上海參加一次展銷會。“展銷會上有專家在鑒寶,有外國人在觀賞收藏品,邊看邊連連對收藏品發出贊嘆。”見有專家在鑒寶,游紅冰便將自己的收藏品交予專家鑒定,專家告知游紅冰其中兩件收藏品為贗品,“我那時有點相信這家公司了。”游紅冰稱,鑒定專家說出的鑒定方法自己之前確有聽說,便放松了警惕。
她說,銷售人員當時告訴她,在場的這些外國人都有可能是潛在的買家。她聽了之后有點動心,有了想要將鑒定出的“真跡”拍賣出去的打算。隨后,游紅冰上了寶藝公司的官網,“我發現寶藝曾經作為中介拍賣了一幅王大凡的瓷板畫,成交價為1500萬元。巧的是,我那副瓷板畫也是王大凡的。”此時,游紅冰已經動心,便交付押金,將自己的收藏品交給了寶藝公司。“我現在想來,寶藝的種種做法不是在找‘托’演一場戲忽悠受害者嗎?”游紅冰說。
“我們維權中確定被寶藝詐騙的共有176人,受害人共計損失總金額超過400萬元。”楊鄧川說。
楊鄧川還向澎湃新聞提供了他與上海寶藝公司不久前簽訂的相關合約。合約顯示,甲方應支付乙方寶藝公司展覽運營費(即網絡及實體展覽展示、出關費、大型藝術品展覽會、宣傳推廣費用)人民幣3萬元。合同簽訂日期為2015年12月20日,到期日為2016年1月31日。他說,運營費在圈內又叫服務費、傭金、押金(簡稱“押金”)。
“實際只交2萬元,業務人員答應給我減免1萬元。當時寶藝公司在簽合同時,答應我最遲在一星期之內賣出我的藏品,并且說2015年12月27日有買家過來,28日一定可以付款。我才答應簽的合同交的2萬元押金。結果是28日我準備過去公司拿款,發現寶藝公司‘人去樓空’。若是真的裝修怎么可能連個通知都沒有?”楊鄧川說。
香港寶藝否認有關,上海寶藝是裝修還是關門
1月7日下午1時許,澎湃新聞記者在寶藝公司位于上海宜山路的光啟商務大廈的辦公處看到,有近百人在現場維權,公司內所有值錢的物件均被搬走,房間內擺著幾個陳列柜,柜中空空如也。
數名投訴人在屋內打著地鋪,地上堆了些衣物和被褥。一名投訴人說:“我在這里等了快一禮拜,寶藝請來的“打手”也待了近一個禮拜。”說話間,澎湃新聞記者便被一名自稱是保安的人員“請”出了公司。
寶藝公司門口貼著一張1月6日發布的告示:因上海寶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員工唐總監被部分客戶限制人生自由達48小時以上,寶藝已經請求政府相關部門著手處理。自即日起,正常接待來訪客戶。
據光啟商務大廈的物業公司相關人員透露,寶藝公司與物業簽訂的租期2018年到期。寶藝公司的人曾向物業打招呼說,公司只是在裝修期間與客戶產生了些糾紛,處理完糾紛,2月15日公司便會重新恢復經營。
1月12日,澎湃新聞記者又一次撥通寶藝公司相關負責人的電話,對方稱,公司目前只是在裝修,沒有倒閉,到了大年初八(2月15日)就會恢復正常經營。
對于該公司有無拍賣資質,該負責人稱公司總部設在香港,有藏友曾經去香港參加拍賣會。
百度百科上的“香港寶藝國際拍賣有限公司”這一詞條顯示,該公司是經香港政府批準,以經營中國文物藝術品為主的綜合性拍賣公司,其內地分公司是上海寶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然而,澎湃新聞記者輾轉聯系到香港寶藝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但該公司相關人員稱,和上海寶藝公司無任何關系。百度百科只是一個開放式的平臺,普通人即可自行發布或編改相關詞條,并不嚴謹。
此外,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上海寶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李春志,公司注冊資本為人民幣100萬元,經營范圍包括設計、制作、代理、發布各類廣告,藝術品(除文物)、工藝品等,從事貨物進出口及技術進出口業務,藝術品、工藝品的技術檢測(不含認證)。公司登記狀態為存續(在營、開業、在冊),登記機關為徐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1月12日,上海徐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拍賣業務需審批通過,公司才有資格從事相關的拍賣活動。上海寶藝傳播有限公司登記的營業范圍中并不包含拍賣業務,有關部門將隨時就此事介入調查。
上海恒建律師事務所的潘書鴻律師告訴澎湃新聞,如果寶藝公司確定不是在裝修而是關門了,該公司之前的種種行為就涉嫌詐騙。
上海華圣案發,檢察院已批捕17人
近年來,隨意文化市場的發展,文化拍賣行業也不斷爆出一些亂象。上海一名文化經營行業人士稱,由于個人收藏品難以估價等原因,個別圈內商家打著代拍、代售等旗號,賺取甚至騙取服務費的情況并非個例。對此,公安部門也已著手打擊。
2015年12月30日,上海公安部門召開新聞發布會,虹口公安分局宣布上海華圣展覽展示服務有限公司(簡稱“華圣公司”)涉嫌合同詐騙,已初步查證被害群眾100余人。次日,虹口公安分局將涉案的21名犯罪嫌疑人提請虹口區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
在受理此案后,虹口區人民檢察院偵監科立即成立了由潘建安副檢察長領導的辦案組,2016年1月7日,這些犯罪嫌疑人中有17人被批準逮捕。
經審查查明,2015年3月,范某等人租用虹口區某處注冊成立華圣公司,從事收藏品展示展覽,由范某擔任公司總經理。2015年5月至12月,華圣公司先后招募數十名人員分別擔任財務主管、業務總監、總監助理、客戶經理等職。
租下商鋪后,華圣公司將其裝修一新,使其成為一個上百平米的展示廳,通過網絡大肆宣傳,并雇傭大量員工,通過網絡論壇、電話或微信尋覓被害人,用免費展示、高價代售等方式吸引了不少收藏愛好者帶著或祖傳、或淘來的藏品委托該公司進行拍賣。
嗣后,范某雇傭他人冒充“買家”,稱愿意以遠高于收藏者心理價位及市場評估價的價格購買藏品,以此誘騙被害人與華圣公司簽訂藝術品協議書、服務合同,委托華圣公司將藏品出售。就當這些收藏品愛好者對這場交易深信不疑時,“買家”就會提出需要一份鑒定書來保證藏品品質,而鑒定機構必須是由華圣公司指定,即一家名為“古緣”的鑒定公司(簡稱“古緣公司”),雖然鑒定費用高昂,但想到自己的藏品能賣出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天價,很多收藏者欣然與華圣公司簽訂了委托鑒定和拍賣的協議。
自2015年8月起,負責受理華圣公司送檢業務的劉某,作為古緣公司員工,負責與華圣公司總監及以上級別員工聯系,并指示古緣公司員工按華圣公司方面要求修改藏品檢測報告,使之無法達到成交條件,協助華圣公司騙取高額檢測費。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