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來自江西的雙胞胎男嬰,在母親腹中31周時就被確認為聯體畸形。由于當地無法處理聯體畸形,懷孕中的母親趕到上海待產,以便孩子出生后第一時間救治。
1月12日,在孩子3個月的最佳手術時機,醫生借助三維技術為這對肝臟相連的兄弟進行了精準分離。
據澎湃新聞了解,孩子們的母親懷孕4個多月時,在江西當地進行產檢B超,胎兒被提示有聯體可能,并于孕31周產檢時明確為聯體畸形。
家長四處查詢后得知,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可以治療該畸形,于是孩子的母親在孕33周時入住上海的醫院待產。
新生兒出生后入住兒科醫院的檢查中發現,患兒為胸腹聯合,上至劍突,下至臍帶,兩兄弟各自有獨立的心臟,但共用一個臍帶,重要的器官肝臟也相連。醫院組織了全院大會診,通過討論決定選擇患兒3個月、總體重10kg左右時作為手術最佳時機。2015年9月29日,這對聯體兄弟經剖宮產娩出,出生時兩人的體重共為4150g,確診為胸腹聯體畸形,兩人隨即入住兒科醫院NICU。
1月12日,由小兒外科專家鄭珊教授、董巋然教授領銜的團隊對這對聯體兒實施胸腹聯體分離手術。鄭珊表示,手術難點在于患兒除了肝實質相連,還有異常的肝內血管相互溝通。最終,醫生決定利用計算機輔助肝臟三維手術決策系統(CAS),采用混合成像和分割技術,來清晰再現兩人肝內三種六套不同血管的走形和相互溝通的情況,從不同角度為精準肝臟分離、避免血管損傷和出血作準備。通過3D旋轉畫面掌握解剖結構。
董巋然表示,人的軟組織在手術翻動中變化很大,手術中如果有疑問,醫生可以通過3D旋轉畫面掌握整個解剖結構,對術中減少出血、精準分離很有幫助,這也是CAS系統國內首次應用于聯體嬰兒分離。
1月12日,手術在10點21分開始,并于11點51分成功分離肝臟成功,沒有出現肝血流阻斷和手術中血管性大出血,12時35分,聯體兄弟成功分身。手術中。
1月12日進行的聯體兒分離手術為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2000年以來第8臺成功實施的聯體兒分離手術。
聯體嬰兒是一種臨床罕見的先天畸形,其中40%-60%宮內死亡,35%生后一天內死亡,僅約30%的聯體嬰兒生后可能存活,女性偏多,男女比約1:3。聯體畸形有多種類型,其中以胸腹聯體最常見,約占70%。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