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換帥流行“臨別贈詩”
【人物】寧高寧、劉德樹的“詩意交接”
2016年1月5日下午,兩大中央企業“一把手”的變動傳言得到官方證實: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趙雙連任中糧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中糧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寧高寧任中國中化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中化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劉德樹到齡退出領導班子。
服務華潤17年,執掌中糧11年,寧高寧的此番調動尤其引人注目。而當這位被稱為“中國摩根”的央企負責人走出中糧總部大樓時,北京冬日的驕陽、中糧員工的祝福和寧高寧的告別信,充滿難以言喻之意(有關報道見《中國經濟周刊》2016年第1期《寧高寧:“并購狂人”的中糧11年》)。
而就在同一片藍天下,在中化工作了18年的劉德樹的離別也同樣充滿“詩意”。“中化集團”微信公眾號當日晚間的一篇《你在中化18載》,道不盡感懷與難忘,“有你,是中化人之幸。”
劉德樹如何讓中化起死回生
“中化集團”微信公眾號在送別劉德樹的文章中說:如今,中化好了,你卻老了。
劉德樹,1952年11月生,河北玉田人;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
1979年,劉德樹從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畢業,任中國機械進出口總公司進口五處業務員、開發科科長、副處長。1989年任中國機械進出口總公司工業機械公司總經理。1992年5月任中國機械進出口總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委員。1995年3月任中國機械進出口總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
1998年1月5日,劉德樹調任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代總經理。1998年3月任中化集團總裁、黨委委員。那時,這個曾經在計劃經濟時期風光無限的老外貿國企內外交困、深陷危機,處于最困難、最危急的時刻。
1998年,能源行業大重組,中化的獨家壟斷局面被打破。同時,中化的化肥壟斷權也在行業經營體制變革中失去,中化賴以生存的進出口代理經營業務面臨嚴峻挑戰。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更讓中化受損嚴重。外資銀行紛紛逼債,中化資金鏈斷裂,發生支付危機。此時的中化,可謂千瘡百孔、風雨飄搖。用劉德樹的話來說,中化當時是已經“死過一次”。
面對中化的慘痛現狀,劉德樹痛定思痛。仔細梳理中化的業務構成后,劉德樹提出了自己的戰略想法:中化死守原油進出口業務是死路一條,只有延長產業鏈,從貿易型公司轉型為能源公司,中化才有生路。
依托在做石油進出口貿易時積累的海外運作經驗,中化另辟蹊徑,開始在國外四處尋求油氣區塊的收購、參股機會。
2000年6月,劉德樹任中化集團總裁、黨組書記。
2002年,中化成立了中化石油勘探開發有限公司,專門從事油氣勘探開發業務。從中東沙漠,到美洲叢林,再到大洋海島,中化海外找油的腳步遍布全世界。截至2011年底,公司在巴西、哥倫比亞等10個國家已擁有23個油氣合同區塊,基本形成以中東、南美為核心的戰略發展布局,權益內剩余油氣可采儲量達4.1億桶(油當量),2011年權益內油氣產量2201萬桶(油當量)。
在上游勘探開發業務一步步邁進的同時,劉德樹的第二步棋——發展煉油業務、擴張中化的煉油與銷售網絡雖歷經坎坷但在福建再下一城。
劉德樹帶領中化人堅定推行管理變革和戰略轉型,開啟兩次創業歷程,求生存、求發展、求再造,歷盡艱辛、矢志不渝,使中化實現了鳳凰涅槃般的重生,并繼續向第三次創業和受人尊敬偉大公司目標邁進。
2014年8月,劉德樹出任中化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18年間,中化集團總資產、凈資產分別凈增7.9倍和21倍;營業收入達到5000億元,凈增5.1倍;利潤總額站上百億元臺階,凈增12.4倍;能源、農業、化工、地產、金融五大產業布局逐步成型。國資委業績考核11連A、25次入圍全球500強、《財富》全球最受贊賞公司、中國國際化指數領先企業……劉德樹帶領中化人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張偉|北京報道)
《如果》
如果……
如果能再年輕一回,還要來中糧。
如果能再選擇一回,還要來中糧。
如果世上還有難舍的事,那就是中糧。
如果世上還有難舍的人,那也是中糧。
如果今夜有夢,夢到的一定是中糧。
如果以后還有歌聲可以讓我落淚,那一定是中糧的司歌“陽光”。
如果以后我在北京夜幕下凝望,那一定是看到了中糧辦公室的燈光。
如果時間可以回流,我定會更加努力,
如果時間不能回流,中糧十一年,每分每秒都值得,值得過,也值得回想。
如果有高興的事,是兄弟姐妹們的汗水和笑聲催生了新中糧。
如果有驕傲的事,今天的中糧已很不一樣。
如果有遺憾的事,中糧的畫圈還沒有繪完。
如果有內疚的事,我修養不夠性情急躁自以為是傷害同事,懇請原諒!
如果有不足的事,我才學不夠,沒能和大家一起走到更成功的遠方。
如果有期望的事,真想看到中糧是全產業鏈的,遍布全球的,
競爭力強的,國際化大糧商。
如果你能齊心協力,
如果你能懷揣夢想,
如果你能任勞任怨,
如果你能創造輝煌,
那我們的心就還在一個地方。
如果有句話說出來很蒼白還要說,那就是謝謝了中糧!
謝謝這十一年如此豐富美好而又短如瞬間的時光!
如果我是一縷輕風,我要時常回到中糧。
如果我是一片白云,我要時常看著中糧。
可我知道我不可能是輕風白云。
如果光陰如梭不停留,
如果我老態龍鐘,
如果我白發蒼蒼,
我仍要回到中糧。
仍要和大家相聚,歡聲笑語,慷慨激昂……
多好啊,和我們年輕時一樣。
《什么也不說》
早知道你要走,可今天仍覺得好突兀。回想起你在中化的日子,感慨萬分,作首小詩送別。
該說點什么,可不知說什么,那就不說什么!
不說北國的試驗田,不說泉城的煉油塔;不說南美的鉆井架,不說非洲的橡膠園。
不說變革之痛,不說轉型之艱,不說反正撥亂,不說再造重生。
不說二度創業,不說偉大夢想;不說500強11A,不說最受贊賞。
不說做人做事,不說體面生活;不說企業價值,不說員工尊嚴。
不說危局之韌,不說順境之憂;不說殫精竭慮,不說色厲心仁。
不說感動,不說感謝;不說懷念,不說再見。
什么也不說,只用目光送別;你留下背影,我長存敬意!
(綜合自“國資報告”、“中化集團”微信公眾號等報道)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