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報記者 王超 受訪者供圖
去年12月13日,營山一初二男生在校外被多人圍毆事件引發社會各方關注(成都商報曾報道)。昨日,營山縣一名家長爆料稱,就在這起事件的前三天,在縣城某校上初二的女兒也在校外遭多名女生毆打,致使女兒左耳鼓膜穿孔,其中兩名女生參與了這兩起打人事件。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從營山縣教育局證實確有此事。目前,當地教育和公安部門已就此事介入調查。
放學后在校外被多人輪流扇耳光
盡管事情已過去整整1月,小欣仍未回學校上課。其母親解釋說,女兒的身體尚未恢復好。
小欣13歲,系營山縣城某校初二學生。2015年12月10日下午6點過,當她和另外兩名同學在學校操場等另一名好友一同回家時,被在縣城另一所學校上初中的小雯帶到校外談事。記者獲得的一份當天的學校監控視頻截圖顯示,小欣出校門時,旁邊確實緊跟著一名白衣女生。
小欣說,走到校門口附近遇到了后來也參與毆打自己的李某,幾分鐘后,自己被帶至學校附近一偏僻的小山坡上。現場,站著隔壁班同學小靜和小潔以及早前輟學的朱某,除小靜外的另外4名女生均對自己進行了毆打,輪流扇耳光,毆打過程斷斷續續大約半個小時,期間,原本陪著自己的兩名同學也被小靜等人叫走。
小欣說,自己最后在跑離現場的途中不慎摔下一個三四米高的堡坎,致使其校服褲子被劃破。小欣說,自己摔倒后被小靜扶起來,并攔下一輛出租車送自己回家,出租車上,小靜警告自己不能將此事告訴家人。
疑似此前曾“恨”過同學
昨日,小欣的母親張女士告訴記者,當天晚上直到7點仍不見女兒回家,自己便下樓等,直到7點40分左右,女兒終于出現在小區門口。女兒隨即向她哭訴,自己在校外被同學毆打。
“滿身是泥土、臉上有血跡,(臉)還腫了,(臉上)有很清晰的手指印。”張女士回憶當時見到女兒的場景。后經醫院檢查,小欣左耳鼓膜穿孔。
為何被打?小欣回憶,自己當天被帶到小山坡上后,朱某曾問自己是否罵過小潔,一旁的小潔則表示自己罵過朱某的弟弟,還用眼神“恨”過自己(小潔)。“根本就沒有這些事,但他們也不容我辯解,就開始打我。”小欣說自己曾兩度按要求道歉,仍舊被打,自己也不敢大聲呼救。
昨日,小潔的母親告訴記者,她對小欣被打一事表示歉意,已對其作出賠償。張女士說,小潔、小靜和小雯事后都曾到醫院向小欣表示歉意,目前,小潔和小雯的家長已分別對小欣做出賠償,而朱某的父親此前墊付了6000元醫藥費后,便失去聯系。
根據多個信息源向記者證實,當天參與毆打小欣的朱某和李某均系社會無業人員,在參與毆打小欣后的第三天(2015年12月13日),兩人還參與了毆打營山縣另一所學校初二學生。
進展
教育和公安部門介入調查
昨日下午,小欣的班主任歐老師在電話里向記者證實小欣被打一事,并表示學校和派出所都已介入調查,更多信息需要聯系學校領導。記者隨后多次撥打該校校長李仁強的電話,均無人接聽。
營山縣教育局安全股股長何波向成都商報記者表示,教育部門和公安部門目前已就小欣校外被打一事介入調查,教育部門將督促學校聯系雙方家長積極協調處理此事,考慮到小欣受此次事件的影響,除了對其進行心理輔導外,接下來還將征求小欣和其家人意見,為其安排其他學校就讀。
何波說,針對校園安全事件,教育部門接下來將對全縣92所中小學校展開一次全面排查,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現象
校園暴力頻發 “主角”多是女孩
在我國,各地校園暴力事件頻發不絕。記者粗略統計,2015年媒體公開報道的校園暴力事件,竟多達30余起,且多發于初中、高中階段,以女生暴力事件為主。
2015年11月中旬,一段名為“溫州女生遭遇校園暴力”的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中一名女生被人連打40個巴掌,令人痛心。
2015年4月中旬,北京市第105中學的學生雙雙因為不小心拍照時把若若拍入鏡頭引發沖突,雖然道歉且刪除照片,仍有30多名學生將其圍毆,踹胸、扇耳光。
2015年3月30日晚,在美國發生的一起高中中國學生因瑣事將兩名女同學綁架凌虐的校園暴力案件令人觸目驚心。據了解,事件起因只是幾名同學間的爭風吃醋,三名施暴的中國留學生涉嫌凌虐和綁架同學,分別獲刑13年、10年和6年。且法官強調,三犯服刑期滿后將被驅逐出美國。
反思
校園暴力打的是誰的臉?
校園暴力頻頻發生,在引起社會強烈譴責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進行反思。我們的孩子這是怎么了?為何身上充滿了戾氣?我們不能把校園暴力事件的責任簡單粗暴地推到孩子們身上,而是應當反思我們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究竟出了什么問題。
司昂律師事務所郭東善律師:
孤僻、獨來獨往易受欺負
對中學生來說,人際關系非常重要,獨來獨往的人很容易受到欺負。家長教育方式對孩子是否受欺負也有一定影響,家長采用消極的方式教育孩子,會使孩子受欺負時更多地采用消極方式應對,不敢告訴老師和家長。
對策:生活中,家長要為孩子提供良好的行為榜樣,不卑不亢,堅強自信,要對孩子給予理解,避免使用嚴厲懲罰、拒絕否認、過度保護等消極教育方式。同時家長要有意識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留心孩子情緒行為的變化,不能一味只關心學業。
德州第十中學教務處主任于忠林:
被“忽略”的孩子易叛逆
家庭中,家長的溺愛和不正確引導是主要原因,甚至告訴孩子在外面不能“受氣”,出了事有父母“頂”著。學校里,校園暴力行為不僅是管理不嚴教育不力的問題,而且是應試教育思想長期指導下的結果。學校若只關注分數和成績好的學生,忽視了成績差的學生,容易讓差生站到了教育(老師)的對立面,以暴力展示自己。
對策:告訴孩子遇到校園暴力時,盡量采取迂回戰術,不要去激怒對方,盡可能拖延時間。必要時,向路人呼救,采用異常動作引起周圍人注意。孩子上下學盡可能結伴而行,不要走僻靜人少的地方。
學生家長王女士:
學生易受到“外界誘惑”
現在小孩的好奇心強,缺乏獨立評價能力,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再加上情緒不穩,自控力差,就容易在外界誘惑的驅使下產生沖動。
對策:家長要看管好孩子,遠離暴力游戲、暴力動畫片及電視劇。尤其單親家庭的孩子,父(母)親更應付出多一點關愛,多與孩子交流。
民警:
家庭教育缺失是主因
如今的校園暴力,凡是施暴者,大都缺乏家庭教育。有的學生自小生長在家庭暴力的環境里,有的是留守兒童。因為缺少愛和教育,沒有正確引導,導致他們走錯路。
對策:除了讓孩子遇到問題要及時向家長、老師和派出所反映,學校、社區包括村委會也不能懈怠,應為孩子們構建起一個“美德”環境,引導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綜合央視 德州晚報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