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今年首個交易日就連續觸發兩次熔斷機制,這讓習慣于下午3點收盤的股民很不適應。業內人士認為,熔斷機制沒有起到預想中的作用,反而加劇了股市的波動,引發了非理性拋售,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可能還需要更多的時間磨合。
2015年12月4日,滬深證券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發布指數熔斷相關規定,選取滬深300指數作為基準指數,在當日下跌5%時暫停交易15分鐘,下跌7%時暫停全天交易。熔斷機制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A股指數熔斷機制推出的第一天便登場亮相。
第一現場
營業廳業務經理用手機記錄歷史性一刻
昨日13時30分許,中信證券呼家樓營業部的股民和業務員都緊盯著大廳中的大屏幕,表情凝重。滬深300指數在13時13分跌幅擴大至5%,觸發熔斷機制,個股全面暫停交易,兩市熔斷15分鐘,在13時28分恢復交易。
股民王先生稱,原本以為熔斷之后會有反彈,至少也會緩和一下下跌的局面,準備在恢復交易之后選個好的標的抄個底。沒想到,大盤在13時28分恢復交易后幾乎直線下探,滬深300指數跌幅擴大至7%,觸發全天熔斷,兩市暫停交易至收市。
大屏幕上,熔斷機制觸發以后在K線圖上拉出一條綠色的橫線,中信證券營業部的一名業務經理拿起手機記錄下這歷史性的一刻。據該名業務經理分析,熔斷機制不會影響證券公司正常的業務,停盤反而會減輕證券公司買入賣出的壓力。熔斷機制對于交易是利好還是利空,此前市場頗有爭議。從當天觸發熔斷機制恢復后的情況來看,市場對其的反應體現了一種利空,或許A股的股民都還不太習慣這種機制,還需要更多的磨合。
驚魂一瞬
股市昨日13時33分提前收盤
昨日是2016年首個交易日,熔斷機制剛剛正式實施就對A股形成嚴峻考驗。作為熔斷機制的基準指數,滬深300指數先后觸發5%和7%的熔斷閾值,股票現貨和股指期貨市場于當天13時33分暫停全天交易。
指數熔斷的同時,兩市再現“千股跌停”。昨日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分別以3536.59點和12650.72點小幅低開,此后一路震蕩下行。13時12分,因滬深300指數觸發5%的熔斷閾值,兩市暫停交易15分鐘。恢復交易后各主要指數繼續全面下挫,滬深300指數觸發7%的“二次熔斷”閾值,導致股票現貨和期貨交易于13時33分全面暫停。
A股今年首個交易日就連續觸發兩次熔斷機制,這讓習慣于下午3點收盤的股民很不適應。業內人士認為,熔斷機制沒有起到預想中的作用,反而加劇了股市的波動,引發了非理性拋售,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可能還需要更多的時間磨合。
股民表情
第一個交易日如此“血腥”令信心受重挫
昨日股市的表現超出了很多資深股民的預料,一場異常慘烈的暴跌成為全天交易的主旋律,而“首日就變現”的熔斷機制,則令原本四小時的交易時間“濃縮”成兩個半小時左右,有股民甚至感嘆“2016年的第一場血,來得比2015年更早一些”。
股民楊先生稱,他本來堅定地看多今年的股市,但第一天如此“血腥”的場面讓他的信心受到很大的打擊。“在第一次觸發熔斷機制后,本來我持有的股票下跌只有1%,結果恢復交易短短幾分鐘內就跌停了。”
股民陳先生認為,在股災的情況下熔斷機制會保護市場,但昨天屬于正常調整,而被散戶認為是“測試”,既然是“測試”,當然會達到“動作值”了,于是散戶加劇了拋售。去年股災之后,市場已經變得非常敏感,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引發拋售潮,“最關鍵還是股民的信心沒有恢復。”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A股熔斷機制在廣大股民中引發了熱議,在近3萬股民參加的新浪網調查中,七成多的股民認為熔斷機制與漲跌停制度矛盾,與T+1交易制度也矛盾;超八成的股民認為熔斷機制難以達到減少市場波動的效果;超八成的股民認為難以通過熔斷機制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機構看法
暴跌源于市場對1月8日解禁的不理解
A股指數熔斷機制推出的背景為去年6月以來A股市場的大幅波動。監管層推出熔斷機制目的是出現類似情形時,通過機制安排在市場極端波動的情況下給予投資者更多冷靜時間,從而達到穩定市場的目的。但實際上,許多證券業人士認為熔斷機制沒有起到預想的效果。
昨日,中信證券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師介紹,熔斷機制相當于在漲跌停板中又加設了小的漲跌停板,漲跌停板很容易聚集散戶的非理性情緒,加劇股市的波動,況且A股中程序化交易已經占到很大一部分,一旦接近漲跌停板,程序化交易往往容易令“市場失靈”,產生大量的拋售或者買入指令。這在股市暴跌的時候會加劇下跌,而上漲的時候會加劇上漲的趨勢。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昨晚表示,當天A股大跌是對1月8日解禁的不理解而造成的市場恐慌,而很多投資者認為昨日兩市大跌是為了測試熔斷機制,這屬于誤解。熔斷機制對市場起到了單日減少市場波動的作用,所以投資之后無須恐慌,熔斷機制僅僅對減持公司有一定影響,對三年來還增持的公司不需要過多擔心。
文/本報記者朱開云供圖/視覺中國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