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訊
證券時報
央行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升級版
新評估體系有利于引導金融機構減少各類騰挪資產、規避信貸調控的做法
央行昨日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更加有效地防范系統性風險,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并適應資產多元化的趨勢,從2016年起將現有的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和合意貸款管理機制升級為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
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MPA體系既保持了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的連續性、穩定性,又更為全面、系統。據介紹,MPA體系重點考慮資本和杠桿情況、資產負債情況、流動性、定價行為、資產質量、外債風險、信貸政策執行等七大方面,通過綜合評估加強逆周期調節和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稱,相對于過去的信貸規模管理,宏觀審慎評估體系更加市場化,有利于穩健型金融機構更好地發展,也有利于防止行業間的惡意競爭。
央行也表示,利率定價行為是重要考察方面,以促進金融機構提高自主定價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約束非理性定價行為,避免惡性競爭,維護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有利于降低融資成本。
原有合意貸款管理機制的“升級”并不意味著放棄對資本約束的要求。央行稱,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是評估體系的核心,資本水平是金融機構增強損失吸收能力的重要途徑,資產擴張受資本約束的要求必須堅持,這是對原有合意貸款管理模式的繼承。新體系從以往的關注狹義貸款轉向廣義信貸,將債券投資、股權及其他投資、買入返售資產等納入其中,有利于引導金融機構減少各類騰挪資產、規避信貸調控的做法。
“新的評估體系從關注銀行信貸規模延展到整個社會融資,這意味著央行的監管范圍隨著銀行資產端的多元化發展實現全覆蓋監測。”魯政委稱。
市場普遍認為,MPA體系的推出標志著大金融監管體系浮出水面,央行將實現對中國金融體系的全面監管,這也將是中國金融監管改革的方向。魯政委則認為,MPA體系主要仍是針對銀行業,所涉及的監測指標中針對保險、證券等行業仍較少。
2011年起,央行開始實施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和合意貸款管理機制,合意貸款管理機制實質就是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核心內容是指金融機構適當的信貸投放應與自身的資本水平以及經濟增長的合理需要相匹配。其中,資本約束不僅包含過去8%的最低資本要求,還包含逆周期資本、系統重要性附加資本、儲備資本等基于宏觀審慎的資本要求。
央行稱,下一步將繼續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在借鑒國際經驗和立足國情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為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
金融體育聯姻 興業結盟七大民族運動品牌
密切關注新形勢下保險行業風險隱患
深滬交易所規范股權質押信披行為
國企分類改革意見公布 分商業公益兩類
全球最富400人今年財富縮水190億美元
監管層加快推進償二代并未過多談及險資舉牌
長江證券獲準開展股權激勵融資業務試點
興證資管發力“員工持股計劃”套利產品
前海人壽回應:公司萬能險產品銷售正常
天津銀行計劃明年一季度赴港上市
保險業年度盤點:突破與成長
險企舉牌上市公司是現實選擇
招商蛇口今日上市 千億級無先例重組收官
招商局兼并中外長 央企航運巨無霸誕生
萬科澄清:安邦成公司大股東消息不實
107家上市公司12月獲“政府紅包”35億
雛鷹農牧擬9.5億 發起設立農業投資基金
滬股通資金炒A股四字訣:高拋低吸
明年1月解禁市值高達近7000億
華大基因上市啟程 基因測序行業迎來風口
公募基金2016年主攻新興成長板塊 擇股擇時雙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