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瓷的素胎
制作鈞瓷的手拉坯
記者董林杜文育文圖
核心提示丨在北宋時期,鈞瓷曾被定為宮廷御用品。
2003年,鈞瓷成為“國禮”,這是鈞瓷歷史上的第二次輝煌。
然而,在經濟新常態下,炙手可熱的“國禮”鈞瓷身價暴跌,出現了“無人問津”的慘淡景象。“國禮”鈞瓷的困境,給鈞瓷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考驗。
鈞瓷如何發展,是繼續走高端,還是降低身價淪落成地攤貨?是待價而沽,還是開發實用器,走進生活?面對互聯網浪潮,鈞瓷能否搭上“互聯網+”這趟快車?鈞瓷能否實現“新窯變”,成就后“國禮”時代的第三次輝煌?
近日,記者奔赴禹州市神垕鎮,對鈞瓷產業現狀以及未來發展的方向,進行了調查。
目前困境:鈞瓷的價值在衰減
鈞瓷,始于唐,盛于宋,發祥于禹州市神垕鎮。
北宋時期,鈞瓷成為皇宮御用品,也是鈞瓷歷史上的第一次輝煌。
2003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大宋官窯制作的鈞瓷“祥瑞瓶”,作為“國禮”贈送與會國家政要。
從此,鈞瓷以中華民族最經典文化使者的身份,向世界開口講話。歷經千年,鈞瓷實現了繼北宋之后的第二次輝煌。
鈞瓷“祥瑞瓶”之后,“國禮”鈞瓷出現井噴之勢。據禹州市統計,目前共有60多件鈞瓷作品被當作“國禮”,一大批鈞瓷珍品被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收藏。
“新形勢下,我們面臨著轉型。”大宋官窯辦公室主任周新紅說,這包括定制“國禮”鈞瓷的價格,以前是幾萬幾十萬的都有,現在是幾千元,4000元左右以下出售還可以,超過1萬塊錢幾乎就無人問津了。
“鈞瓷目前面臨的情況,很像宋代向元代過渡的階段。”宋元鈞瓷坊老總王建偉說,在宋代,鈞瓷是宮廷用品,民間不準私藏、使用甚至制造。到金元時期,鈞窯生產從官窯轉入民窯,鈞瓷從奢侈品的擺件,轉身進入了千家萬戶,盤子、碗、茶壺、茶杯等實用器大量出現。
坪山鈞窯藝術總監邊繼偉說,“國禮”鈞瓷在鈞瓷價值提升方面,起到了引領作用,是鈞瓷價值的體現。但同時他認為,“國禮”鈞瓷的價值在衰減。要么是價格居高不下,無人問津,束之高閣,鈞瓷的市場價值實現不了;要么有的專利保護不到位,假冒作品多,價格很低廉,淪落為地攤貨。邊繼偉說:“這種不健康的現象,應該得到扭轉。”
尋根回歸:走下神壇步入實用化
“國禮”鈞瓷市場的萎縮,是壞事也是好事,它使鈞瓷產業由不健康走向更健康的產業化發展路子。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孔家鈞窯藝術總監孔相卿,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
孔相卿認為,雖然“國禮”鈞瓷產銷遇到困境,但鈞瓷已經進入了產業化,與現代人的生活發生了關系,鈞瓷轉型到了實用化,走進了人們的生活。
“比如中原壺的研發,讓鈞瓷找到了一條產業化發展的路子,就是讓鈞瓷這個歷史名瓷,走進現代人飲茶的生活中來,使茶器豐富茶文化,這條路子通過5年的實踐,非常成功。”孔相卿說,2010年以后到目前,神垕的茶具廠上了接近100家,這叫小鑄件大產業。一些產品做得好的廠家,現在產品供不應求,并且正在逐步做大,這僅僅是個開始。
“一千多年前,鈞瓷是皇家實用瓷,是日用器,比如花盆等。”晉家鈞窯老總晉曉童說,鈞瓷恢復生產后,以前大家很少制作像鈞瓷花盆這樣的實用器,但實用瓷的市場很廣闊,晉家鈞窯正在往這方面靠,比如做些茶具等日用瓷。
“去年銷售最好的是‘國禮’,其次是專利產品,第三是小件產品。今年反過來了,‘國禮’排在小件作品的后面。”周新紅說,他們加大了小件作品的創作,尤其是與旅游相結合的柴燒小件作品,包括非常小的把玩器,像水器、香道、茶器、文具,既有觀賞性又有實用性,價格在1000元以下,300元以上,現在賣得很火。
雖然小件作品的銷售額今年排在第一名,但大宋官窯始終沒有舍棄鈞瓷“國禮”的研制。周新紅還透露,大宋官窯準備和茅臺酒合作,茅臺的酒瓶用鈞瓷去做,國酒配鈞瓷,使鈞瓷酒瓶既有觀賞價值又有實用價值,同時還具有收藏價值和紀念意義,為鈞瓷的開發走出一條新路。
窯變內涵:隨著社會變跟著市場變
窯變,是指鈞瓷在燒制過程中,由于窯內溫度發生變化導致其表面釉色發生的不確定性自然變化。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憑借神奇窯變之妙,鈞瓷贏得了“國之瑰寶”的美譽。中國禹州市鈞瓷研究所張金偉所長認為,鈞瓷贏得“國禮”殊榮,功勞當屬窯變。
“市場變,你也跟著變,跟著市場變,這不是新窯變嗎!”孔相卿說,貼近市場,緊跟生活,肯定會越做越大。如果不變,任何一個行業,都會沒落。
“鈞瓷的新窯變,還得跟著社會變。”孔相卿坦言,你不跟著市場變,人家不用“國禮”了,你還做“國禮”,不跟著變,你不是走死胡同嗎?
“鈞瓷的窯變是變化中的鈞瓷。”孔相卿說,青花瓷再變,一脫離青花,再美就不是青花瓷了。只有鈞瓷,隨著社會的變化一直在變化,隨著科技的更新,新的技術加入,又產生了新的變化,產品在變,產業方向也在變,有形的無形的窯變都在變,這才是鈞瓷窯變真正的內涵。
“通過大家這些年的摸索,目前鈞瓷已走上一條非常健康的產業化發展之路。”孔相卿說,產品緊貼大家的生活,緊貼市場的需求,這是一條更科學、更健康的發展之路。
面臨機遇:“互聯網+”開拓鈞瓷廣闊市場
"互聯網+’,加什么,是個新潮的東西。”神州鈞窯老總李欣營認為,實體店與“互聯網+”相結合,這是今后鈞瓷發展的方向。
“互聯網與鈞瓷結合,大多數企業都在嘗試,但都沒有成功的經驗。”邊繼偉說,近年有大量互聯網平臺誕生,類似淘寶和天貓,做藝術品也好,生活用品也好,很多企業和文化經營機構在打造這種互聯網經營的平臺。鈞瓷企業面臨的選擇很多,什么平臺既能體現河南文化區域性,還能體現鈞瓷獨有的特性,和誰合作,放哪最好,這是鈞瓷企業面臨的一個大問題。
"互聯網+’這種新的營銷模式很好,通過微信等互聯網平臺,使更多的人非常快捷了解到鈞瓷信息,線上了解信息,線下實體店體驗,這個平臺非常有效。”孔相卿深有感觸地說,孔家鈞窯鄭州體驗店取得的效果表明,“互聯網+”是鈞瓷大發展面臨的新機遇,也是一次“新窯變”。
后“國禮”時代,鈞瓷成功破繭。承載著鈞瓷歷史第三次輝煌的夢想,如火如荼的新窯變,正在鈞瓷大舞臺上演。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