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訊
2015年A股行情巨震,上半年市場一度迎來大牛市,滬指也突破5100點,不過隨后就迎來暴跌。大宗交易方面,全年成交金額逾6000億元,創出歷史新高。個股方面,2015年成交金額居前的個股多是金融股,其中,興業銀行成交超300億元。
成交金額再創新高
近年來,滬深兩市的大宗交易成交金額屢創新高,2011年突破1000億元,2013年突破2000億元,2014年突破3000億元;2015年,受益于上半年的大牛市,當年大宗交易成交金額再創新高,截至12月28日,達到6717億元。成交金額創新高的同時,2015年大宗交易的平均折價率也創近五年新高,達到6.56%。
從月度數據分析,可以發現,2015年大宗交易的爆發與上半年的牛市行情息息相關。全年12個月的成交數據中,有3個月的成交金額均超過1000億元,4、5、6月的成交分別為1001億元、1317億元、1146億元,而這三個月均為上半年A股行情較好的時期;在6月中旬市場暴跌后,大宗交易也同時降溫,7月至12月的合計成交不足1500億元,僅比5月份略多。
行業方面,銀行板塊全年的大宗交易金額最大,接近800億元,遠遠高于排行第二的房地產板塊;近年來,金融板塊的大宗交易成交金額屢屢領跑其他行業,2014年全年成交金額最大的行業是非銀金融,2013年則是銀行。除銀行板塊外,2015年的數據中,房地產、電氣設備、醫藥生物、機械設備、電子、化工等行業的成交則超過400億元。國防軍工、休閑服務、采掘等行業的成交金額較少,均不足100億元。
興業銀行成交超300億元
個股方面,接近1600只個股2015年現身大宗交易,與2014年一樣,成交金額居前的個股也多是金融股。其中,興業銀行成交金額最多,達到317億元;浦發銀行、中國平安、萬科A、京東方A等多只個股的成交金額也均超過100億元;上海電氣、文峰股份、民生銀行、招商銀行、酒鋼宏興等的成交金額也均超過50億元。總體上看,藍籌股仍為大宗交易的主角,這或與上半年的行情中藍籌股表現較好有一定關系,比如興業銀行的股價上半年一度創出歷史新高;除興業銀行,不少銀行股、券商股上半年也均創出歷史新高。
興業銀行上半年成交了46筆成交,成交數量合計超過20億股,占總股本的比例也超過10%;在興業銀行的逾300億元成交中,賣出方主要為興業證券福州樹湯路證券營業部,合計賣出接近300億元;而接盤方中,瑞銀證券上海花園石橋路證券營業部買入122億元,機構席位合計買入近70億元;另外,中信證券總部(非營業場所)、北京高華證券北京金融大街證券營業部、申銀萬國證券國際部等也買入較多。
機構買入逾千億元
在全年逾6000億元的大宗交易成交中,機構席位出現在1127筆成交的買方,涉及逾300只個股,合計買入金額1068億元。不過,機構買入的這些個股中,有不少成交的賣出方也是機構。
機構買入金額較大的個股多為藍籌股,其中,買入浦發銀行金額最大,為153億元;從5月份起,至12月份,浦發銀行頻頻被機構在大宗交易平臺掃貨,涉及近30筆成交。股價方面,浦發銀行是眾多銀行股中表現較強的個股,12月初曾創出歷史新高。興業證券稱,長期來看,作為上海市政府在國企改革過程中打造的地區性銀行系金控集團,繼續看好公司綜合金融業務能力的提升和效率的改善。
機構在2015年以大宗交易方式買入金額較大的個股還有,中國平安(123億元)、興業銀行(68億元)、京東方A(37億元)、比亞迪(35億元)、格力電器(26億元)、美的集團(24億元)、工商銀行(19億元)、建設銀行(19億元)、廣發證券(17億元)、海康威視(16億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