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如果發現西方家庭的圣誕樹上花哨的小裝飾品的制造商是“義烏圣誕村”,人們會覺得不開心嗎?恐怕不會。這個聽起來無傷大雅的名字會令人聯想起這樣一幅景象:快樂的精靈工人在一條裝飾著金銀箔的生產流水線旁跳來跳去,而一名大腹便便的大胡子監工則正在充滿慈愛的看著他們。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2月25日報道稱,位于中國小商品業重鎮義烏郊區的圣誕村只是不計其數名不見經傳的工業區中的一個。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數字,義烏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人造花、廉價的玩具和合成纖維制作的運動服裝,都在這里以令人麻木的規模生產出來,而圣誕節裝飾品只不過是眾多“小商品”中更小的一個。
報道稱,全世界出售的所有圣誕裝飾品中的60%,都產自這個圣誕村中600多家工廠中的某一家——通常是由對這個節日究竟代表著什么只有一個模糊概念的工人們手工制作而成的。這些工人每小時賺的錢不足1英鎊,每天12小時的繁重勞動為他們帶來的平均月薪在200鎊到300鎊之間。
年復一年,連續數月義烏圣誕村馬力全開投入生產,制造出連綿不絕的金銀箔和光彩奪目的圣誕星。還在盛夏的時候,工人們就開始注塑、縫邊和噴漆。普通消費者可能想不到在8月搶購一些減價的小彩燈,但是圣誕村并不是為本地市場服務的。
報道稱,相反,這里生產的商品最終進入的是大的令人瞠目結舌的“中國商品城”。這個“全球最大的批發市場”占地400萬平方米。互相爭奪生意的6.2萬個店鋪大小和形狀都別無二致。或許人們會很想將這個繁華的商業地獄般的地方形容為義烏的黑暗之心,但是在中國商品城閃耀的卻是世界資本主義最原始的光芒。
這是一個供購物中心采購的購物中心,大買家們在這里為大宗的批發交易討價還價。
穿過一個又一個大廳,除了一家連一家的一元店幾乎什么也看不到。看上去差不多的LED標志在一個區域的角度里無休無止的閃耀著;另一個區域只出售鋼筆;再一個區域則充斥著塑膠鴨子和廉價的塑料玩具。所有的東西都是一次性的、低端的、花哨的小商品。圣誕節飾品們都被歸到一個節日區,店員們呆呆的注視著成堆成堆的圣誕老人帽。
報道稱,義烏擁有悠久的貿易史:這個地區缺乏富饒肥沃的土地,因此當地人早就習慣了出售加工物品來購買食物的生活。自20世紀80年代中國政府重建貿易,這座城市就在浙江省率先開辦了一個市場。義烏從未畏縮過。
報道稱,正如義烏是中國商品城的理想家園,中國商品城也是義烏圣誕村生產的海量光彩奪目的商品的理想家園。僅在英國,我們每年在圣誕裝飾品上的花費就超過20億英鎊,而美國人花在金銀箔和閃閃發光的彩燈這些小玩意上的錢甚至更多,約為110億英鎊。
報道稱,然后,當圣誕節次日的鐘聲敲過零點,我們在英國會把10億張圣誕卡扔進垃圾箱,一起丟棄的還有足以連到月球的包裝紙。只要人們一旦電池耗盡就會將新奇的廉價、會吹奏薩克斯的圣誕老人丟進垃圾桶,或是在歡度完圣誕節之后就把人們閃瞎眼的圣誕帽隨意丟棄在大街上,義烏的工廠就會源源不斷的再將它們生產出來。(編譯/張琳)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