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達到生效條件,這標志著歷經800余天籌備,由中國倡議成立、57國共同籌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財政部同日宣布這一消息,這意味著全球迎來了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
>>日程
明年1月辦開業儀式
截至2015年12月25日,包括緬甸、新加坡、文萊、澳大利亞、中國、蒙古、奧地利、英國、新西蘭、盧森堡、韓國、格魯吉亞、荷蘭、德國、挪威、巴基斯坦、約旦等在內的1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股份總和占比50.1%)已批準《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并提交批準書,從而達到《協定》規定的生效條件,即至少有10個簽署方批準且簽署方初始認繳股本總額不少于總認繳股本的50%,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由此正式成立。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就外界關心的問題接受了記者采訪。他介紹,根據籌建工作計劃,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開業儀式暨理事會和董事會成立大會將于2016年1月16日-18日在北京舉行。理事會和董事會成立大會將選舉亞投行行長和各選區董事,審議通過銀行業務、財務、人事等方面的重要政策文件,為亞投行正式投入運營奠定基礎。
>>意義
亞投行法人地位確立
樓繼偉說:“近半年來,我們與各意向創始成員國一道,推動亞投行多邊臨時秘書處為亞投行開業做了精心準備。首先是建立健全亞投行組織架構,啟動人員招聘,做好機構運營準備;其次是制定完善各項業務政策,為及早開展貸款業務做好準備;第三是與意向創始成員國一道做好項目選擇和儲備,并與世行、亞行等多邊開發銀行探討聯合融資機會等。”
樓繼偉表示,亞投行正式宣告成立,是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改革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標志著亞投行作為一個多邊開發銀行的法人地位正式確立。亞投行將作為多邊開發體系的新成員、新伙伴,和世行、亞行等現有多邊開發銀行一道,為促進亞洲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投資
能源交通環保物流等
有測算顯示,2010年-2020年期間,亞洲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投資總需求高達8萬億美元,年平均投資約需7300億美元,而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現有多邊開發銀行在亞洲基礎設施領域的年度投資規模僅約為100億至200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設立亞投行,動員更多資金,支持域內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將為亞洲經濟增長注入長久動力,也有利于形成周邊國家與中國經濟的良性互動。
亞投行候任行長金立群也透露,亞投行正式成立后,將啟動吸收新成員工作,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的成員均可申請加入亞投行,但新成員將以普通成員身份加入。
據了解,亞投行初期投資重點領域包括能源與電力、交通和電信、農村和農業基礎設施、供水與污水處理、環境保護、城市發展以及物流等,首批貸款計劃在2016年年中左右批準。(京華時報記者趙鵬)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