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費+投資+政策”的多重驅動下,保險企業2015年賺得盆滿缽滿,網銷保險也成為推動增長的一塊吸金石。在親眼目睹保險行業的豐厚利潤后,地產行業為代表的各路資本展開追逐,以“你方唱罷,我方登場”的態勢,攜熱錢競相奔入。
那邊廂,錢袋鼓鼓的險企也是不依不饒,在年底收官之際,進入二級市場瘋狂掃貨。在下半年的險資舉牌潮中,前海人壽、安邦保險、陽光地產、國華人壽等保險新貴氣勢逼人,頻頻亮出自己手中的明牌,“財大氣粗”、“野蠻人”成為了他們身上的標簽。
不過,頻繁舉牌的背后,也隱藏著巨大的償付壓力。新京報特推出年終保險行業特刊,細數2015保險業風云一年。
今年6月,接連下發的互聯網保險公司牌照,令各路資本蠢蠢欲動。在“互聯網+”和創新創業的風潮下,2015年保險行業經歷著互聯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盈利】
四大險企日賺4億
行將逝去的2015年,保險業迎來大豐收。根據A股四大上市險企公布的三季報,截至9月30日,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共實現凈利潤1057.93億元,同比增長約42%,平均日賺近4億元。
在巨額利潤增長的背后,保費收入與投資收益成為驅動增長的兩只“風火輪”。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前九個月,四大險企的保費總收入為8180.2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7107.68億元,整體增長率達到15%。而在投資收益方面,四大險企的投資總收益升至3116.422億元,增幅均在50%以上。
保監會官網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1月至10月,我國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總額為2.07萬億元,資產總額達到11.83萬億元。新京報記者發現,僅在保費收入方面,前10月的總額已經超越2014年全年的2.02萬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該年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保費收入最高的一年,而今年這一紀錄還將取得突破。
在保險行業喜報頻傳的同時,政策面頻發紅包。進入2015年以來,壽險費改、車險費改、健康險稅優等政策相繼實行,加上互聯網“基本法”的推出,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政策改革逐漸達成規模效應。
【亮點】
網銷保費同比翻番
在保險行業收入大漲的背后,網銷保險業務異軍突起,不僅收入規模逐漸攀高,在保費收入中的占比也不斷增加。
根據保監會發布的數據,2015年上半年互聯網保費規模達到816億元,同比增長157.4%,占總保費規模的4.7%。據新京報記者了解,這一數據已接近2014年互聯網保費總規模858.9億元。申萬宏源證券報告預測,未來十年互聯網保費規模將達6萬億元。
其中,互聯網人身險保費屢破紀錄。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表明,上半年該項保費收入為452.8億元,同比增長350億元,增幅高達343.4%,超出2014年全年水平近百億。而互聯網人身保險保費規模也首次超越互聯網財產保險,對互聯網保險保費增長的貢獻率突破70%。
最新數據表明,前三季度互聯網人身保險保費首次突破1000億元,是去年同期的4倍。
據新京報記者了解,目前互聯網保費收入的來源主要為險企官網、第三方支付、電商平臺等渠道。
【投資】
資金奔襲保險“高地”
險企“財大氣粗”攪動資本市場的同時,嗅到利潤的各路資金也洶涌而入,尋求分得一杯羹。地產企業則成為進軍保險業的急先鋒。
當印有“恒大人壽”的球衣飄揚在亞冠賽場之時,恒大集團已經悄悄領取了“恒大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其前身正是恒大于今年剛納入麾下的中新大東方人壽。有媒體報道,恒大集團旗下恒大地產在今年8月份收購其50%股權,收購金額接近40億元。
恒大誓師大會話音剛落,萬達就在保險行業初下一城。通過受讓百年人壽1億股,至12月,大連萬達集團累計持有百年人壽總股本的11.55%,晉升為第一大股東。
據新京報記者統計,除此之外,包括新華聯、中天城投、泛海控股、泰禾集團、陽光城在內的房產企業都曾于今年發布公告,表明涉足保險行業計劃。
業內有分析認為,劍指養老地產,是地產企業大舉進軍保險業的主要動機。也有分析人士認為,保險業的低融資成本,可以幫助房企更低廉地獲得所需的資金。一位保險行業分析師向記者表示,整個金融行業的牌照非常值錢,但進軍銀行的難度遠遠大于保險。“相對來說,保險行業的融資成本也最低,并且可以撬動非常高的資金杠桿,幫助房地產企業獲得發展與擴張所需的資金及其他資源”。
■后市分析
投資型保費預計明年波動性大
12月17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首度發布中國保險發展指數。從總指數看,中國保險行業呈現逐年上升態勢。以2010年為基數100,2014年中國保險發展指數為109.1,年均增長率達到2.2%。
在今年保費總額、投資收益雙豐收之后,即將到來的2016年是否會持續這種喜態呢?
北京保險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趙占波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基于用戶需求尚有很大空間有待滿足,隨著用戶對保險產品的消費從被動的消極消費轉為主動的積極消費,“明年的保費總額肯定會繼續增長”。另外,趙占波認為,資本的追求以及政策上的鼓勵,也會是推動增長的重要因素。
東吳證券研究所所長丁文韜認為,就整個行業的保費收入而言,需要分為保障型與投資型兩塊來看。比如保障型保險收入跟經濟發展、群眾保障意識的增強密切相關,長期來看,會是穩健增長的態勢。
不過,丁文韜表示,投資型保費會根據當年的政策以及當年的投資收益,出現比較大的波動性和不可測性。“如果投資收益非常高,投資型保費會持續高增長,但如果證監會對比如萬能險等出臺一些監管政策,或者由于當年的股票市場出現比較大的波動,都可能導致這方面的投資收益出現下滑。”(記者陳鵬)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