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福州12月22日電(記者黃鵬飛、陳旺)22日上午,隨著中核集團福清核電6號機組核島底板開始澆筑第一罐混凝土,中國三代自主核電品牌“華龍一號”全球示范工程第二臺機組正式開工建設。這也標志著“華龍一號”示范工程進入全面建設階段。
2015年是中國核工業發展60周年,也是中國自主三代核電建設實現重要突破的一年。繼今年5月7日首座“華龍一號”機組開工之后,福清第二臺“華龍一號”機組如期落地,而廣西防城港示范項目也將于本月底開工。
目前,中核集團旗下的福清核電有限公司已獲批建設6座機組,其中5、6號機組被列為“華龍一號”技術示范工程。經過半年建設,首座“華龍一號”機組(5號機組)工程進展情況良好,各重大節點均按照計劃如期實現。
福建福清核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利根介紹,福清核電6臺機組全部建成投產后,年發電總量將超過500億度,約等于三峽水電站年發電量的一半,相當于減少消耗標準煤約144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超過4800萬噸。
“作為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代表,‘華龍一號’示范工程的推進,將直接為東南沿海社會經濟建設提供更有力的能源保障。”徐利根說,6臺機組全部投產后,福建省三分之一的電力將來自于核電,這對中國核電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將有助于經濟建設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
根據《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到2020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
“新一輪的核電建設主題是‘自主化’。”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樺說,國際、國內市場發展將進一步呈現多元化趨勢。
陳樺表示,除“華龍一號”外,國內目前還有AP1000、EPR、高溫氣冷堆、快堆等各類機組同時規劃和在建。建設好“華龍一號”示范工程,將對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產業化起到重要引領作用,也將進一步增強國際市場的信心,推動中國核電走向世界舞臺。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