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實華45萬噸原油碼頭。資料圖
澎湃新聞22日從浙江寧波海事法院獲悉,亞洲最大的45萬噸級原油碼頭被撞擊致損案,歷經3年半的審理,于日前終于畫上句號——肇事方伯尼日本有限公司、伯尼國際有限公司賠償受損方寧波實華原油碼頭有限公司(以下稱實華公司)5500萬元人民幣。
2012年5月18日,日本籍船舶“高鈴”(TAKASUZU)輪在靠泊寧波實華45萬噸級碼頭過程中,因船舶操作不當,與碼頭發生觸碰,致使碼頭受損。
據了解,實華公司所屬的45萬噸原油碼頭是亞洲最大的原油碼頭,由中石化與寧波港集團合資建造。2012年5月16日驗收合格正式對外啟用,而觸碰事故發生在碼頭對外啟用后的第三天,該肇事船舶是第一艘靠泊的外輪。
事故發生后,該碼頭按港口行政機關要求停產。應實華公司申請,寧波海事法院扣押了該肇事船。
2012年5月31日,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就該起事故,向實華公司提供了總額6300萬元人民幣的擔保,并確認伯尼日本公司為“高鈴”輪的船舶所有人,伯尼國際公司系“高鈴”輪的光船租船(即船殼租船,相當于財產租賃)人。隨后法院解除了對“高鈴”輪的扣押。事故導致本應通過該碼頭輸送的原油,均被疏導到其它碼頭,導致實華公司長期經營收入損失。當年6月,實華公司訴至寧波海事法院,要求“高鈴”輪所屬公司——伯尼日本有限公司、伯尼國際有限公司共同賠償碼頭修復及停產帶來的損失。
因涉案標的巨大,兩被告方的母公司又是日本航運企業NYK船公司(日本郵輪),法院受理此案后,立即協調并組織專家對碼頭受損程度進行檢測,并論證修復方案。
據該案承辦法官張華剛介紹,由于涉案碼頭系亞洲最大原油碼頭,正式對外開放首航次即發生事故,之前沒有可依據的數據可參照,碼頭停產損失如何確定成為了當事人雙方爭執最大的焦點。雖然兩次開庭,又經幾輪法庭辯論和聽證會,分歧仍很大。
經過努力,被撞碼頭于2013年9月20日恢復運營。經過半年多的生產后,經辦法官將采集的生產數據交給有關權威機構進行了審計論證,掌握了較全面而確切的損失數據。最終經法官調解,雙方最終以人民幣5500萬元達成了和解協議。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