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業內人士目前普遍看好P2P資金托管的發展前景,但是證券時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真正開通資金托管業務的P2P僅有一家。由于開發難度大,托管系統尚不成熟,這已成為P2P公司與銀行合作資金托管的關鍵制肘。
銀行審慎對待資金托管
在今年7月18日發布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了資金存管的要求,但對資金托管并無強制性規定。玖富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戰略官林彥軍解釋稱,“存管只能做到資金與平臺的分離,對于標的以及資金實際去向,銀行是不需要審核和負責的,而托管的監管審核模式則更加嚴格。”
一位銀行業相關人士對記者稱,托管要涉及賬戶管理、監督資金使用情況、資金清算和信息披露等,銀行肩負的責任更大。而目前P2P行業魚龍混雜,風險較大,所以銀行態度較為審慎。
廣州e貸總裁方頌告訴記者,雖然有不少P2P公司已和銀行簽署托管協議,但“目前只有一家P2P和銀行進行了實質性的資金托管業務”。由于目前資金托管并非強制性,因此多是有名無實。
系統開發成本高昂
資金托管道路艱難,主要原因之一是銀行運行該業務的托管系統尚未完善。
據了解,目前已有第三方支付公司參與P2P資金托管業務。如富友支付此前與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分行和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合作,開發聯合托管方案。其中,富友支付負責提供托管系統、技術支持、運營維護以及對P2P平臺的資質把關審核,相關銀行則擔任P2P公司資金存管主體。
然而,在這種合作模式中,托管系統是屬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長遠看,銀行仍需要有一套自己的托管系統。
事實上,資金托管是商業銀行非常成熟的一塊業務。但是,上述銀行業相關人士稱,“P2P托管產品業務操作極其復雜,包括但不限于投資者注冊、充值、投資、付息、還本、獎勵、有條件獎勵、自動投標等等。”
他坦言,目前沒有一家銀行有現成的成熟系統,均需電子銀行部或IT部門重新開發,工程量大,且要嵌入第三方支付才能實現,難度可想而知。
目前真正進行資金托管的唯一一家P2P公司,使用的是一家股份制銀行7月份上線的、耗時半年研發的系統。但據內部人士透露,由于該系統用戶體驗不夠好,這家P2P公司正在尋找其他銀行重談托管事宜。
據了解,當前已有多家銀行如平安銀行、廣發銀行等,均在積極進行系統研發,但由于開發難度大等問題,上線時間被一推再推。部分銀行還需要等明年初升級新內核系統后,才能開發托管系統。
鄭加良/制表吳比較/制圖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