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揚大橋宛如仙境通訊員 仇建新 供圖
朦朦朧朧的江蘇廣播電視塔現代快報記者 趙杰 攝
新一周的一大早,一場大霧突然來襲。昨天9點,徐州、連云港、淮安、鹽城、宿遷、蘇州6市空氣質量指數超過200,達重度或嚴重污染,江蘇省環保廳今冬第三次啟動了重污染天氣藍色預警。
專家表示,這次霧霾也是由于靜穩天氣。“靜穩”究竟是什么?為何一到秋冬季節,這個詞就會刷屏?現代快報記者采訪了氣象和環保專家,力解秋冬季節的霧霾謎團。
通訊員仇建新實習生谷文俊現代快報記者劉偉偉徐萌安瑩林清智
大霧
讓我們迷離雙眼
“出門上班,沒走多遠回頭一看,家沒了”“霧太大,連走路都要追尾了”……這是微博上網友對全省濃霧的調侃。早高峰時段,全省一片朦朧,南京的紫峰大廈、玄武湖全都“消失不見”,出門幾乎是伸手不見五指的節奏。
而朋友圈里曬得最多的,是云霧繚繞的潤揚大橋。雖然交通受到影響,但一些司機發現,大霧下的潤揚大橋宛如仙境,別有一番韻味。從高處俯瞰,霧中的潤揚大橋就像海市蜃樓,風吹霧移,橋下的建筑忽隱忽現。
各類型齊活了
預警
霧
橙色預警多地能見度小于50米
昨天5時02分,江蘇省氣象臺發布大霧橙色預警信號,提醒大家,連云港、南京、鎮江、常州和徐州部分地區已出現能見度小于50米的霧并將持續,無錫和泰州部分地區已出現能見度小于200米、大于50米的霧并將持續,揚州已出現能見度小于500米、大于200米的霧并將持續。
能見度小于50米是什么概念?在氣象上,依據水平能見度不同,霧的等級分為輕霧、霧、大霧、濃霧以及強濃霧,而強濃霧的標準就是能見度小于50米。
為何突然出現這么強的霧?
1.水汽足。前天有降水,基礎能見度很差,近地層濕度接近飽和;
2.夜間氣溫低。夜間轉晴,輻射降溫明顯,水汽飽和凝結成霧;
3.污染物增多。近期大氣趨于靜穩,污染物不易擴散,提供了充足凝結核;
4.風速小。偏東風為主,利于大霧形成。
霾
黃色預警江蘇一天發了30個霾預警
早上是大霧,但上午溫度回升后,包裹著顆粒物的水汽逐漸被吹干,霧變成了霾。昨天12時55分,江蘇省氣象臺解除大霧橙色預警信號,但在13時17分,又發布了霾黃色預警信號——目前徐州、宿遷、淮安、連云港、鹽城、泰州、南通、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地區,已經出現能見度小于3000米的霾,預計未來24小時內以上地區能見度仍維持在3000米以下,霾天氣將持續。
昨天下午,全省都被霾預警“攻占”,預警總數達30個。
重污染天氣
藍色預警今冬第三次啟動
空氣污染也在加重。從昨天上午11點開始,pm2.5濃度陡然升高,從輕度污染逐步升級,到了下午1點,達到重度污染的水平。南京9個國控監測點中,山西路、邁皋橋、玄武湖和奧體中心污染比較嚴重。
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大氣部部長湯莉莉介紹,受靜穩天氣影響,全省范圍內風力和緩,加上多地出現弱降雨,空氣濕度不斷增大,江蘇各地pm2.5緩慢上升,“昨天上午8時,蘇北的徐州、連云港、淮安、鹽城、宿遷五市的實時空氣質量指數突破200大關,達到重度污染,1小時后,又增加了蘇州,全省共六個城市的實時空氣質量達重污染或嚴重污染。”江蘇其他城市也未能幸免,空氣質量以輕度-中度污染為主。
湯莉莉說,預計24小時內,蘇北多數城市的空氣質量仍將持續污染狀態,根據《江蘇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啟動重污染天氣藍色預警。記者了解到,這是今冬第三次啟動藍色預警。
能讓人靜靜嗎
靜穩
這次霧霾的“禍首”也是靜穩天氣
說起這次的霧霾禍首,“靜穩天氣”這個詞又一次跳了出來,據稱,都是它導致空氣擴散條件太差。不過南京的環保專家也表示,除了靜穩天氣外,和污染物排放也有關系。如果是“零排放”,那么天氣再靜穩,空氣也沒事兒。
靜穩天氣,顧名思義指“平靜、穩定的天氣”,通常指近地面風速小,大氣穩定(伴有逆溫)的一種低層大氣動力熱力特征,大氣持續靜穩易形成霧霾天氣。霧霾總在秋冬頻頻造訪,這都是因為秋冬季靜穩天氣多發。
冬天地面散發的熱氣少,輕的暖空氣在上面,重的冷空氣在下面,這個結構很穩定。于是暖空氣就像蓋子一樣蓋在城市上空,如果沒有對流又沒有大風,污染物全都被堵在城市里,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成了霧霾。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