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將停掉位于德國德累斯頓玻璃工廠的消息雖未被證實,但對于每天下線不足十輛的輝騰來說停產早已不是秘密。如果消息屬實,這座代表著本世紀大眾汽車輝煌時期的透明工廠,在工作了14年后將迎來它的第一個“長假”。
對于因“排放門”而不得不縮減開支的大眾汽車來說,輝騰的停產其實讓大眾很受傷。作為2002年上市的大眾品牌首個D級豪華車,輝騰從一開始不僅代表了前任大眾集團主席費迪南德·皮耶希的品牌騰飛夢想,這些年似乎更代表了大眾品牌的靈魂。從10億的研發費用到每年慘淡的銷量,輝騰的存在似乎成了大眾展示其快速發展和成就的旗幟,甚至是展示其有錢“任性”的標簽,然而這面旗幟被大眾多年來的“驕傲”撕得粉碎。
如果不是因為排放丑聞,大眾這個運作多年的賠錢項目似乎還要經歷更漫長的“殘喘期”。同樣是因為“排放門”,大眾這艘汽車業的巨型航母開始減掉負重調整航向。記得幾年前就有業內人士說大眾汽車集團太大、太臃腫了,大眾遲早要為此付出代價。然而讓大眾落入此番境地的不是擁有眾多的品牌和臃腫的機構,而是面對消費者時的高傲態度。
對于大眾汽車這樣一個“工程師管理團隊”主導的企業來說,大眾的發展似乎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因為旗下眾多品牌和大量的研發投入,大眾集團在成本控制上一直都是頭疼事,無論是成本壓力還是集團內研發上的壓力都讓大眾走向了“造假”的極端,并影響其未來20年甚至更長時期的發展。
中國市場寵壞了大眾,大眾近些年對輝騰的幻想或來自這樣的一個處于發展初期的巨大市場。這樣說法一點都不過分,從捷達時代不穩定的品質到大規模爆發的DSG變速箱問題,再到持續多年的“燒機油”問題和草草了之的“斷軸”問題。大眾在這一市場上被大批剛接觸汽車并且容忍度極高的消費者寵壞了。通過區別對待的低標準加上不斷下降的品質和大肆的簡配,大眾在中國市場輕松賺著大把的錢,并把質量問題逐一拋給這片土地上對它最忠實的“粉絲”。
有人說,輝騰對于大眾來說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輝騰的停產似乎也預示著大眾汽車將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我并不認同這樣的觀點,輝騰從一開始的使命就是要為大眾賺取更多利潤,但它始終沒有做到,對于這樣的產品早就應該停產。并且對于幾乎都賣給中國市場的車型來說,輝騰早已不是中國豪華車消費者的目標品牌。這其中不乏大眾不斷爆發的產品品質問題和對消費者的冷漠態度對大眾品牌的傷害,而這一傷害在豪華車市場更容易被顯現。
輝騰的停產代表大眾汽車一個時代的終結。面對著大眾汽車旗下產品在國內的銷量增長,大眾似乎還未反思其對中國市場的區別對待比關掉一個輝騰品牌未來的負面影響更大。輝騰的停產讓大眾的“豪華車夢”徹底破滅了,痛之余更多的應該是反思不是技術和產品,而是對待市場和消費者的態度。(楊燦)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