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訊
貴陽銀行等3公司首發申請23日上會
證監會網站18日晚間消息,合誠工程咨詢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貴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申請擬于23日(周三)上會。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將于近日召開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12月18日消息,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將于近日召開。這是時隔37年后,“城市工作”再次上升到中央層面進行專門研究部署,預示著我國城市工作將迎來重大變化。
未來城市有望有5大改變:緩解特大型城市壓力,再建10個“中心城市”;落戶城市更容易,農民工真正“入住”城市;整治交通堵塞、環境污染出狠招,讓城市更宜居;更加科學合理基礎上強化城市規劃的法治化,避免再次出現“重復施工、大拆大建”;房地產去庫存要打殲滅戰,老百姓居住條件改善。
央行開展1000億MLF操作 利率3.25%
據央行官方微博消息,12月18日,為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結合金融機構流動性需求,人民銀行對13家金融機構開展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共1000億元,期限6個月,利率3.25%,同時繼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和“三農”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證監會回應萬科股權之爭:合法合規便不干預
對于萬科和寶能近期的收購情況,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18日表示,收購與被收購,是市場自身行為,只要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監管部門不會進行干預。
2015年全國棉花總產量560.5萬噸 減產9.3%
據統計局網站12月18日消息,根據對全國31個?。▍^、市)的統計調查,全國棉花總產量560.5萬噸,比2014年減少57.4萬噸,減產9.3%。
證監會對3宗違法違規案件作出行政處罰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18日指出,證監會公布三宗案件的行政處罰決定,一宗為信息披露,一宗是操縱債券價格案,一宗為內幕交易案。張曉軍表示,上述案件破壞市場秩序,堅決予以打擊,證監會將持續對資本市場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保持高壓態勢,形成強有力的震懾,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證監會發布貨幣市場基金管理辦法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18日指出,證監會和央行聯合發布《貨幣市場基金管理辦法》,自2016年2月1日起實施。
張曉軍表示,貨幣市場基金主要投資于短期債券、銀行存款的貨幣基金,資本安全性好、流動性稿,是現金管理工具。證監會一向注重貨幣市場基金發展監管和風險防控,該辦法著重處理貨幣市場基金創新發展和風險防控的關系,并針對貨幣市場基金和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做出了安排。
該辦法主要修訂內容包括,一是進一步完善貨幣市場基金投資范圍和期限、比例,強化貨幣市場基金對組合的風控;二是對貨幣市場基金流動性管理做出了制度安排;三是對參與成本法下的貨幣市場基金影子定價、偏離度進行設置;四是針對貨幣市場基金和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對貨幣市場基金的互聯網銷售活動和披露做出針對性要求;五是鼓勵貨幣市場基金進一步創新發展,拓展投資范圍和支付功能。
證監會注冊首批3只香港互認基金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18日指出,7月1日以來,中國證監會共收到并受理17只香港互認基金產品的注冊申請,香港證監會共受理超過39只內地互認基金的注冊申請。注冊審查過程中,中國證監會按照基金法、互認規定的有關要求,對相關產品進行審核,于12月18日正式注冊了首批3只香港互認基金,分別是恒生中國H股指數基金、行健宏揚中國基金、摩根亞洲總收益債券基金,類型分別是股票指數型、股票型、債券型。香港證監會按照香港有關法規的要求,對相關產品進行審核,于同日正式注冊了首批4只內地互認基金,分別是華夏回報混合證券投資基金、工銀瑞信核心價值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匯豐晉信大盤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廣發行業領先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張曉軍表示,總體來看,兩地互認基金獲批數量基本對等,內地互認基金由于申報數量較多,獲批數量則略多于香港互認基金獲批數量。
滬股通今日凈流出0.54億 港股通凈流入13.44億
滬股通今日凈流出0.54億元,港股通凈流入13.44億元。截至15:01,滬股通每日額度130億元剩余130.54億元,占比100%;截至16:01,港股通每日額度105億元剩余91.56億元,占比87%。
寶能子公司前海人壽發15億資本補充債券
面對萬科管理層的對抗,寶能系方面也有所行動。據中國債券信息網消息,12月17日,作為寶能子公司的前海人壽再度發行15億資本補充債券,今天該筆債券進入繳款流程,預計今天晚些時候前海人壽將拿到該筆融資款。
發改委公布第二批低碳技術目錄 涉12行業
據發改委網站18日消息,為貫徹落實“十二五”規劃《綱要》和《“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有關要求,加快低碳技術的推廣應用,促進我國控制溫室氣體行動目標的實現,發改委在2014年8月發布《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第一批)基礎上,繼續組織編制了《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第二批)(簡稱《目錄》(第二批)),現予以公開。
《目錄》(第二批)涉及煤炭、電力、建材、有色金屬、石油石化、化工、機械、汽車、輕工、紡織、農業、林業等12個行業,涵蓋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燃料及原材料替代、工藝過程等非二氧化碳減排、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碳匯等領域,共29項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