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燕莎商圈的都匯天地營業兩年,又轉型兩年,終于還是畫下句號。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看到,都匯天地外立面標識已摘牌變為平安銀行,這也意味著平安銀行在京惟一的商業項目折戟。
轉型兩年終究未果,進入都匯天地,僅在負一層保留了大量餐飲、生活服務等配套業態,曾是遍地大牌的樓上四層已改頭換面徹底變為寫字樓。2013年開始,都匯天地啟動轉型,但北京商報記者期間多次走訪,轉型方案遲遲未出,商場一直處于大面積閑置狀態。在市場低迷、品牌紛紛放緩開店的局面下,始終未進入良性發展的都匯天地只在開業時曇花一現,轉型方案一拖再拖也令圍擋上“品牌調整,敬請期待”的承諾始終沒有兌現。
2010年,都匯天地以燕莎商圈的時尚新地標出現,五星級的金茂威斯汀酒店和昆侖飯店相伴左右,交通便利占盡商機。其中匯集SalvatoreFerragamo、GUCCI、BURBERRY等眾多國際品牌。不過,一位曾參與籌備都匯天地的人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都匯天地開業比較匆忙,業主方面要求快速開業籌備過程實際很緊張。一位都匯天地的內部人士曾表示,商場運營團隊與深圳總部的意見不和,最終造成都匯天地開業初期的運營團隊大面積離職。同時,商場內一些大牌也因業績不佳萌生去意。
都匯天地是平安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北京匯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的商業項目,也是一直從事金融、保險、投資等業務的平安集團在北京惟一獨立運營的大型商業項目。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雖然都匯天地隸屬北京匯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但實際運營權仍由平安集團旗下平安信托掌控。依托平安信托這一平臺,平安集團已經斥資百億元投資了全國多個城市的大型商業地產。
在都匯天地此前調整時期,運營團隊一直處于被動狀態。曾有知情人士透露,都匯天地將放棄原有定位,引入兩家銀行作為“主力租戶”。未來商場將圍繞這兩大租戶進行業態配套,與周邊燕莎友誼商城等老牌高端商業實現差異化。對于上述消息,都匯天地相關負責人當時以“不知情”作為回應。他表示,深圳總部確實在考量商場的調整方案,定位只會越調越高,以更精準的定位服務周邊商務人群。“但這一切都需要由深圳總部決定,商場運營團隊只能等待。”
或許是收益一直未能達到理想狀態,擁有金融領域背景的業主也失去了對商場的期待,不再追加投入,都匯天地最終隕落。其實,在北京市場已有不少商業項目加入轉型寫字樓大軍,陽光新業在結束與北京華堂的合作后,考慮將西直門店轉型為寫字樓;太平洋百貨離開后,三里屯盈科商業部分一直閑置,近期已啟動重裝醞釀變身寫字樓。中國購物中心產業資訊中心主任郭增利表示,商業地產進入大變局期,想在這一領域發展的各類開發商均已亮劍,能夠進入這個領域的投資者已能感受到商業不能賺快錢。商業地產以長期持續收益為目標,當不能快速回籠資金、收益較低、還需持續投入時,很多開發商便失去了熱情與耐心。與國內大多數開發商的不成熟理念、模式相比,宜家、太古等外資集團更沉穩,這種有基礎根據市場需求的發展策略更為長遠,成熟商業物業才更有升值空間。(記者劉宇)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