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降息空間收窄
北京時間17日凌晨,美聯儲加息25個基點的決議終于塵埃落定。雖然美聯儲此次貨幣政策會議吸引了來自全球市場的關注,但實際上,由于此前市場已經充分預期美聯儲會在12月加息,由加息引發的全球資本流動早已提前“上演”。
當日中國國家外匯局公布的11月銀行結售匯和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顯示,受美聯儲加息預期和人民幣貶值等因素影響,當月中國跨境資本外流形勢惡化。其中,11月銀行結售匯逆差大幅反彈至3490億元(等值548億美元),較上月增加2211億元。
招商證券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分析稱,11月資本外流形勢惡化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11月遠期凈購匯從17億升至67億美元,此前連續三月下降。二是外匯市場供給的緊平衡,貨物貿易順差減少則市場上外匯供給減少。三是企業的財務運作仍是在降低出口收匯率和增加進口付匯率。此外,受人民幣貶值預期影響,經濟主體仍加快外幣負債的償還速度,當月境內外匯貸款減少180億美元,同比增速下滑至-15%。
隨著11月官方外匯儲備、外匯占款和銀行結售匯等數據的陸續公布,市場普遍認為11月資本外流形勢嚴峻,有關采取降準、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等手段對沖的呼聲四起。對于未來幾個月的跨境資本流動形勢,謝亞軒認為,盡管12月資本外流的壓力會繼續上升,但在美聯儲貨幣政策靴子落地之后,預計2016年1月的中國跨境資本外流可能出現階段性的改善,流出減少甚至可能出現小幅正增長。
美聯儲加息的決議不僅早已影響新興市場國家的跨境資本流動,也會間接影響這些國家的貨幣政策。對中國而言,不少分析人士認為,明年中國降息空間會進一步收窄,并仍需通過多次降準等手段補充基礎貨幣,對沖資本外流。摩根大通就預計,明年中國將出現1次25個基點的降息和4次50個基點的降準。
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姜超分析稱,美國加息增加了美國資產吸引力,加劇資金外流,因而中國需要通過提高國內資產回報率來應對:一是穩住國內經濟,11月工業投資出現底部反彈,預示著經濟或短期企穩,有助于增強對短期中國資產回報率的信心。二是短期需穩住利率、不宜降息,應主要通過降準來對沖資金外流。三是加快改革,提高中國經濟的效率。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也認為,由于預計歐央行和美聯儲貨幣政策方向逐漸收斂,美元指數將長周期見頂回落,大宗商品價格未來會見底反彈。對于中國經濟,目前PMI庫存和工業企業庫存指標均處于歷史最低區間,一旦大宗商品價格見底反彈,將導致一波顯著的補庫存過程,這將促進中國經濟回暖,使得PPI最終將和經濟好轉一起共同促使CPI上行,預計2016年將看到中國經濟“通脹歸來”。
“目前中國的實際利率已經接近中性貨幣下限,如果央行仍然是穩健貨幣政策和中性基調,則降息空間基本不存在。如果2016年真的出現‘通脹歸來’,則央行貨幣政策方向可能發生更大變化。此外,歐美日貨幣政策由分化到收斂,貨幣政策由攻轉守是全球央行大趨勢,從外部均衡角度來看,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已無進一步寬松的空間。”鄧海清說。
不過,在通過關注傳統工具來評估貨幣政策的同時,也不應忽視當前貨幣政策框架出現的變化。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稱,盡管預計明年降息空間有限,但利率走廊和7天逆回購利率的變化在新機制下更為重要。
“7天逆回購利率目前為2.25%,相對于存款利率,其在今年3.85%的基礎上下調幅度更大,預計明年其將繼續下調50個基點。”朱海斌說。記者孫璐璐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