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住建委發布《關于加強本市商品房預售資金使用管理的通知》,明確新建商品房項目預售還沒賣到一半面積時,開發商可以自由支取監管賬戶內的資金。這也意味著,時隔五年后,開發商的“錢袋子”首次迎來松綁。
預售資金監管制度實施于2010年12月,指的是房地產開發企業在樓盤預售時,需要將包括定金、首付款、購房貸款等在內的預售資金,存入銀行專用監管賬戶,由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會同銀行對其中用于項目工程建設的資金實行重點監管。開發商不得隨意提取,保證樓盤的預售資金優先用于工程建設。
此次新規的最大變化是,商品房預售項目網上簽約面積不足該預售許可證許可面積的二分之一時,開發企業可自行支取專用賬戶內的資金用于工程建設。換句話說,資金監管將從項目預售完一半開始。在此之前,開發商都可以不受節點限制而自由自取自建。
同時,開發企業能夠提供非監管銀行出具的現金保函的,可以免除同等額度的監管資金?!按騻€比方,如果開發商能夠在其他銀行開出1億元的現金保函,其可以自由提取的監管資金就多出1億元?!睂<医榻B,這相當于銀行給開發商提供的一個資金擔保。
《通知》規定,樓盤的預售資金監管方案、監管協議及其變更情況等,應在售樓場所公示。一旦發現預售項目有發生質量事故、未按期交付或存在不能按期交付風險、存在嚴重違法違規行為影響工程建設等情形的,可暫停開發企業專用賬戶的資金支取,切實防范資金風險。
北京房協秘書長陳志認為,此次預售資金監管政策的調整,將使企業的預售資金更有效地用于在建工程,更有效地發揮市場監管的作用。目前,全市純商品房平均售價在3萬元/平方米的水平,在售的項目有400多個,在施工的有600多個。而從資金監管角度上看,今年取得預售證的項目中有150多個還沒有完成預售額一半。這意味著,預售資金的松綁,將帶來開發商們大約兩百六七十億元資金壓力的緩解,無疑對開發商是一大好。
(記者趙瑩瑩)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