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3日,今年的中國電影票房總額已經突破400億元,同比增長47.4%,其中中國國產片票房占比59.2%,超過半壁江山,標志著中國電影的快速崛起。
但不容忽視的是,市場雖然大了,有的人賺翻,有的人卻賠哭,大片和中小片排片率的懸殊差異,觀眾對于影片類型的誤判,都是繁榮背后差異巨大的原因所在。
今年的電影市場對國產電影來說,意義不同凡響。不少國產佳作在與引進片同檔競爭中不僅票房勝出,而且還贏得了口碑。在2015年已經上映的國產影片中,受訪者對哪些評價最高?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發(fā)起的一項調查(2002人參與)顯示,在結合票房和口碑所列出的25部候選國產影片中,《夏洛特煩惱》(46.6%)《港囧》(45.3%)《捉妖記》(44.9%)三部榮登受訪者“好電影”票選前三。
李凝畢業(yè)后一直在一家電影公司做制作助理。在她看來,上半年的電影市場可謂“充滿驚喜”。除了有一些票房黑馬之外,更讓人驚喜的是出現了不少“跨界”成功的導演和影片,比如《煎餅俠》和《夏洛特煩惱》。“其實說跨界也不那么嚴謹,因為兩部電影的班底分別都有多年網劇和話劇的經驗積累,到電影這一步屬于水到渠成了”。
李凝覺得,好的電影最主要的是有一個好故事。再激動人心的場面或者再浮夸的設定,都不如看一段好劇情讓人覺得舒服。“《夏洛特煩惱》的敘事結構并不復雜,然而能夠撐起片子的還是扎實細節(jié)和真誠情感,這分別是團隊水平和心態(tài)的反映。試問有多少主創(chuàng)能做到這兩點?”
赫雪峰是北京某高校一名計算機系的研究生,對他來說,印象最深的電影是《一個勺子》。“陳建斌蟄伏多年,從演員轉而做導演,以一個小視角來討論社會問題,氛圍黑色而荒誕,很有意思。”雖然《一個勺子》讓人眼前一亮,但赫雪峰覺得,還是“典型的中戲畢業(yè)生會拍出的作品,格局有些落后”。在他看來,更值得大書特書的其實是《大圣歸來》。“動畫的進步是技術和投入共同推動的結果,《大圣歸來》成功浮出水面,說明水面下的巨大的產業(yè)冰山已經逐漸結成”。
進一步調查發(fā)現,《大圣歸來》(30.7%)《煎餅俠》(21.0%)《滾蛋吧!腫瘤君》(18.4%)《烈日灼心》(16.8%)《殺破狼2》(16.0%)《百團大戰(zhàn)》(14.8%)《小時代4》(14.2%)等也被認為是年度國產佳作。
對于《小時代4》《梔子花開》一類的電影,赫雪峰認為,這類影片的高票房雖然讓人無奈,但也是市場的真實反映。畢竟《小時代》從2013年上映以來,已經被證明是成功的系列產品”。他認為,這和導演郭敬明及背后團隊的精準把控分不開。“成功不是偶然的,2013年后一堆跟風的青春片也印證了前者的獨到眼光。不過,相較于國內其他的大‘IP’電影或網劇開發(fā)出來的東西,《小時代》系列還算有良心的”。
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副教授、知名影評人杜慶春認為,受訪者評出的好電影都是不錯的。“事實上,鑒于我們的大眾文化、生活倫理和資本運行甚至社會階段等方面的發(fā)展狀態(tài),中國電影能把一個文化產品做得及格就很了不起了。目前觀眾對這些相對低成本的電影給予了積極反饋,也是因為它們真實地反映了觀眾的某種生活情緒”。
在杜慶春看來,《小時代》是中國青少年類型片的一個開端,并且有著暢銷書長時間奠定的基礎。“我認為很多青春片在商業(yè)上是很成功的,而它的不足,也是類型探索過程中必然帶來的”。
有人說電影作為一種傳播媒介,不應該宣揚不當的價值觀。但杜慶春認為,電影作為一種文化產品,首先是大眾欲望的投射,然后觀眾再用“影票”來投票,反映的是人們的真實愿望。“如果在物質匱乏的情況下談論‘清貧樂道’,那個‘道’一定是虛偽的”。
今年年末的圣誕檔期,也將是高質量國產片間廝殺的白熱化階段。其中,既有金馬最佳男演員馮小剛參與的《老炮兒》,也有萬達影業(yè)、光線傳媒、華誼兄弟三方強強聯(lián)合推出的《鬼吹燈之尋龍訣》,更有早已有億萬粉絲夯實口碑基礎的《萬萬沒想到》大電影等。那么,受訪者對哪些充滿期待呢?
調查中,44.3%的受訪者對《鬼吹燈之尋龍訣》最為期待,其次是《萬萬沒想到》(35.7%)和《老炮兒》(34.6%),《唐人街探案》(31.8%)《惡棍天使》(24.4%)和《師父》(24.2%)等也受到關注。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