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杭州12月16日電(記者屈凌燕、魏董華)當互聯網汽車還是個概念時,吉利已經在今年首先上市了世界首款量產的互聯網汽車沃爾沃XC90。從5年前在行業質疑聲中收購沃爾沃,到今天的世界500強汽車企業集團,吉利為中國汽車工業自主品牌的崛起,走出了一條新路徑。
世界首款量產的互聯網汽車沃爾沃XC90,擁有先進的人機交互技術,充分利用大數據,把汽車與人(駕駛員和行人)、汽車與汽車、汽車與交通設施進行連接。
5年前吉利以1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沃爾沃100%股權,沃爾沃也因此成為唯一一個屬于中國的世界級豪華車品牌。然而,由于并購者和被并購者之間顯而易見的巨大差距,“蛇吞象”的質疑一直存在。兩者能否完成技術消化、產能轉化、文化融合,實現吉利汽車制造轉型升級,并最終復興沃爾沃的全球業務?
“這樣的質疑確實存在了相當長時間,我們靠數據說話。”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說。近日沃爾沃發布的2014年財報來看,去年沃爾沃全球銷量為46.59萬輛,營業利潤方面達到22.52億瑞典克朗,約合2.72億美元,較2013年增長17.4%。這是沃爾沃過去8年里的最好成績,銷量甚至超過了2007年的最高峰,創造了新的歷史記錄。
沃爾沃全球布局大幅提升,也打破了行業質疑。以前沃爾沃只有瑞典一個管理中心,現在北美、歐洲和亞太有三個管理中心,北美和亞太分別在美國和中國。以前沃爾沃只有歐洲出口,現在中國三家工廠已經投入運營,美國工廠即將開始建設。
同時沃爾沃的研發能力和核心技術得到進一步的長足發展。沃爾沃和吉利共同開發了CMA和SPA兩大架構平臺,CMA對應60系列以下的緊湊級車,而新上市的XC90則是使用中大型的SPA可擴展平臺架構。
李書福介紹,其中SPA架構曾是沃爾沃的規劃,預算100多億美元,由于投入大風險高,福特一直擱置著,吉利并購后,經過董事會反復論證,最終毅然投入110億美元。
“海外并購和以往的引進外資相比,根本的區別就在于李書福的并購買到了知識產權,擺脫了發達國家在核心知識產權上的限制,這是中國汽車工業幾十年一直以來最為困惑的難題。”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常務副院長黃先海表示,中國汽車工業以市場換技術進行了幾十年,并未獲得預期的效果,吉利走出了一條中國自主品牌造車的新路。
李書福坦言,擁有核心知識產權是吉利并購沃爾沃談判的基礎,吉利的出發點就是要擁有沃爾沃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和使用權。從目前來看,吉利基本實現了并購沃爾沃的初衷。
由沃爾沃汽車成都工廠生產的豪華轎車——S60Inscription5月份正式下線,兩個月后在美國西海岸整車口岸登陸,正式和美國消費者見面。中國制造的豪華車成功進入美國市場,在中國汽車工業史上尚屬首次。
沃爾沃汽車集團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亞太區首席執行官拉爾斯·鄧認為,沃爾沃汽車從中國出口美國證明了中國已經具備生產全球品質的卓越產品的能力,以及參與國際精工產品競爭、服務國際市場的實力。
李書福透露,要求沃爾沃在技術上幫助提高吉利,沃爾沃的管理層一開始不理解這個戰略安排,經過多次討論,他們認識到,從技術研發層面的合作,利用吉利在零配件方面的優勢,在降低成本方面也可以幫助沃爾沃。“現在我們配合比較好,吉利和沃爾沃是兄弟關系,而不是父子關系,嫻熟合作,共同進步。”李書福說。
面對多重壓力和激烈競爭,中國自主品牌車企并沒有放緩前行的腳步。對于傳統制造企業面臨的轉型升級難題,李書福認為轉型升級要舍得推到重來,放棄已經擁有的東西。“為了適應先進的制造工藝和環保要求,我們把原來老的工廠幾乎推到重來,每個工廠都要投資幾十億,上百億。”
“造汽車從全球來講,大家都在拼搏奮斗。中國的汽車公司也不能有任何的懈怠,必須緊貼全球汽車技術發展的潮流。”李書福說,“總體跟隨(全球汽車工業國際大方向)、局部超越(局部技術局部領域)、重點突破,合作聯合,招賢納士、后來居上、全面領先。這就是吉利的戰略。”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