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羅婷)今天上午,西漢海昏侯墓進入主棺清理發掘階段。專家稱,出于保護文物需要,或改變此前現場直接開棺的方案,而是在實驗室內進行開棺提取。墓主人之謎,將在開棺后揭開。
專家稱棺內“可能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早上9點,新京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作人員圍在主棺周圍,研究主棺的保存方案。
主棺位于主槨室的東北部,南北放置,長約3.7米,寬約1.7米,平面呈長方形,專家稱或有內外兩層,棺柩由樟木制成,中部鑲嵌著一柄金絲玉具劍。參與發掘的社科院考古所教授李存信介紹,目前主棺的情況不容樂觀,棺的兩側已經出現嚴重坍塌,高度僅30厘米。
工作人員用竹簽將主棺南側開出一條縫隙,射入燈光,觀察棺內情況。
海昏侯墓考古隊領隊楊軍介紹觀察情況時說,“棺內可能存在我們意想不到的東西。”國家文物局專家組組長信立祥則稱,從縫隙內觀察發現,棺內整齊干凈、文物保存完好。
為保護文物開館或將在實驗室舉行
國家文物局專家組副組長張仲立介紹,棺內玉器、金器、銅器都有可能存在,還有可能發現在此前發掘過程中少見的絲織品,而絲織品是極為敏感的文物,“出于文物保護的需求,我們可能要改變此前直接開棺提取的方案。”
經過討論,專家組建議將主棺整體套箱打包,送入文物保護站的低氧實驗室進行提取,目前方案正報國家文物局審批。
考古領導楊軍說,如果要在低氧實驗室進行開棺,就代表著工作人員可能要帶著氧氣袋工作。
至于棺內是否會出現金印等證明墓主的權威證據,專家表示,要等到棺蓋揭開之時才有答案。
發掘過程中現“盜墓賊”白手套
11月21日,新京報曾報道,考古隊當天在主槨室的西側提取出187枚金餅,1枚約250克;還提取出25枚馬蹄金,大的重260克,小的也有40克,共25枚,成色很好。
出人意料的是,此后工作人員又在主槨室的西北角發現了兩塊金餅,金餅上殘留有切割痕跡,而金餅旁的槨板底下,發現了一只被壓著的白手套。工作人員推測,這應該是2010年盜墓賊在盜墓時遺落下的。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