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金融市場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一年,這一年A股經歷了千股漲停,千股跌停,千股停牌,小散們從驚慌失措到哭求救市到心灰意冷,最后一切又重歸平靜。飛揚跋扈不再,浮躁陳詞褪去,如今的A股市場,給人一種“摸著石頭過河”的小心翼翼以及千帆過盡的平靜淡然感。而年關將至,各大券商策略報告出爐,從中可看出券商普遍對2016年的行情預期明顯回落,不再慷慨激昂鏗鏘有力地揚言看多,反倒顯得有些糾結謹慎,保守低調。隨著政策面寬松,大類資產配置有向A股轉移的趨勢,“慢牛”成為機構普遍認同,并且期盼的市場形態。對于2016年的A股市場,多數券商看好大改革(“十三五”規劃落地、國企改革、側供給改革等)以及新興產業(VR、智能制造、信息安全等),認為投資趨勢將會從“編故事炒概念”向價值投資回歸。
【宏觀】寬松持續警惕風險
券商普遍認為2016年國內資金面仍會處于相對充裕的狀態,今年8月份的雙降標志著中國新一輪寬松貨幣周期的重啟,未來國家政策面也會較為寬松,為慢牛的培育提供良好“土壤”。然而,明年仍有通縮、降息空間受限、人民幣貶值壓力、信用危機高發等風險,預計會對股市產生影響。
海通證券在最新研報中指出,寬松雖是2016年貨幣政策的主基調,但2016年寬松空間肯定比不上2015年,而且面臨四大風險的沖擊。
一、8月央行降息意味著寬松貨幣政策與食品價格脫鉤,糧價下跌增加通縮風險。
二、降息空間受限,降準作用有限。展望2016年,由于1.5%的存款基準利率已離零不遠,預測明年頂多有2次左右降息,遠不如2015年的5次。準備金率下調空間依然巨大,預測2016年或繼續降準4到5次,但主要是為了對沖資金流出,沒有降息作用大。
三、人民幣貶值壓力積累,2016年美國加息仍是定時炸彈,屆時仍需防范人民幣階段性貶值壓力加大、資金流出的風險。
中信證券同樣表示,2016年中國進入金融周期后半場中段:一方面,經濟增速下行不可避免,但供需結構調整將加速;另一方面,直接融資渠道供需兩旺,資本市場在金融體系中的重要性提升。國際比較經驗顯示,其他國家在類似時期的股票年化收益率均值為5.8%,高于債券(國債)3.9%的水平,相對房地產和大宗商品等與實體經濟關聯更密切的資產,股票仍有超配價值。
瑞銀證券策略會上同樣提到了明年市場可能遭遇的風險。其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預計,明年有可能會發生嚴重信用違約事件、或不良貸款快速攀升,使得金融系統受到沖擊債務帶來的違約的風險。預測2016年中國實際GDP增長率將從2015年的6.9%-7%降至6.2%。
國泰君安認為,宏觀方面,四季度經濟在微刺激和信貸放量推動下,環比有望暫穩,2016年一季度再下臺階,全年GDP增長6.5%。
高華證券則預計2016年GDP增速將為6.4%;招商證券宏觀研究主管分析師謝亞軒在會上表示,預計2016年GDP增速為6.7%。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