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12月11日電(高增雙管建濤潘祺)給別人打過工,自己也賣過服裝,卻屢屢創業失敗,黑龍江七臺河市市民呂明剛最近找到了“新出路”——網絡創業。
呂明剛所在的七臺河市地處黑龍江省東部,與省內其他縣市以糧食生產為主不同,七臺河因地處低山丘陵區,盛產山特產品,資源相對匱乏,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隨著煤炭形勢的逐漸走低,經濟也一度急轉直下。為此,七臺河開始了與電子商務的“親密接觸”。
2014年初,呂明剛用1000多元錢注冊網店“農家十月”賣山貨,不到一年,網店銷售額就突破了200萬元,黑木耳的月交易量也從最初的100多公斤,增加到3000多公斤。
像呂明剛一樣,市民許慧群也加入了網絡創業大軍,去年十月開始做微商,經營化妝品、山特產品,現在月銷售額已達到32萬元,僅在本地就發展了100余人的營銷團隊。當地干部介紹,這些營銷人員很多都是專職帶小孩的家庭婦女,她們通過手機客戶端開展營銷,足不出戶就掙了錢。
據不完全統計,七臺河在多家電商平臺注冊開展電子商務的企業和個人已達400多戶,直接和間接帶動就業創業1500多人。
七臺河市委書記張憲軍介紹,目前全市電子商務發展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特別是帶動創業就業方面,在經過培訓的近千人中,已有120余人實現了網絡創業。
雨后春筍般建起的電商產業園也為電商發展孕育了新機遇,作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七臺河下轄的勃利縣電商產業園6月30日正式運營。
走進這座二層小樓,迎面就看到榛子、黑陶、藍靛果等當地特色產品,以及物流、金融等方面的配套服務機構。二樓則為電商創業者提供體驗、培訓、孵化等各項服務功能,幾個二十歲出頭的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地忙碌。
勃利縣委副書記張玥陽介紹,截至9月,勃利電商產業園入駐企業和會員商戶已達27戶,培訓孵化電商從業人員300多人次,實現網上交易額4000多萬元。
類似的電商產業園區、“孵化器”,七臺河市已經建成了很多,大都免費為電商企業和網絡創業者提供辦公場所、辦公設備、寬帶網絡,盡量讓電商企業和網絡創業者“零成本”入駐。
天氣轉冷,但勃利縣樂寶赤豆沙公司的新廠區建設仍在火熱進行,工人們正在進行最后的內部裝修。在公司負責人高鳳山看來,產業規模的擴大與電子商務的開通密不可分。去年10月,公司借助勃利縣電商平臺,與韓國一家企業簽下800多萬美元的紅小豆餡出口合同。
“通過電商創業園培訓,越來越多的農民、下崗職工等群體開始銷售公司產品,網絡經營店已達130多個。”高鳳山說,上半年企業線上銷售額達到1000多萬元。
數據顯示,上半年七臺河市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5160萬元,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
張憲軍認為,作為典型的煤炭城市,七臺河經濟社會發展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要戰勝當前的困難,在多舉措上項目、調結構的同時,還要積極開拓“互聯網+”相關產業,尋求發展新動力。
“因煤而生、緣煤而興”,一座人口百萬的煤城,正越來越多地獲益于它們與電子商務產業的“親密接觸”。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