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在線12月10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胡偉男 通訊員 湯雪)12月9日, 趙女士上吐下瀉的兒子急匆匆地到長沙市中心醫院看病,剛掛完號,孩子就嘔吐了一地。沒想到嘔吐物中竟然有異物蠕動,細看才發現是一條3厘米左右長的小蜈蚣。
趙女士的兒子鑫鑫剛滿1歲,活潑好動,喜歡在家里四處爬著玩。由于是過敏體質,從小就有咳喘的毛病,一直靠中藥調養。前兩日咳嗽加重,鑫鑫服用了新抓的中藥,吃完之后就開始嘔吐,之后只要一喂東西就吐個不停。
“家長沒辦法判定蜈蚣是從鑫鑫口中吐出來的,還是地上原本就有的,現在也難以考證。如果是口中吐出來的,說明蜈蚣所卡的位置原本就不是很深。” 長沙市中心醫院兒科醫師余慶樂介紹,鑫鑫入院后經檢查發現,他有明顯的咳嗽、嘔吐、腹瀉等癥狀,根據其病史,考慮為喘息性支氣管肺炎,在進行護胃、止咳、 止吐等對癥治療后,目前嘔吐、腹瀉情況已明顯緩解,能正常進食。
據悉,喘息性支氣管肺炎是一種過敏性質的、與呼吸道感染有關的疾病,受到冷空氣刺激很容易發病,一般冬春季節高發,1至3歲小兒為主要患病人 群。余慶樂介紹,這類患兒可能出現發熱、呼氣時間延長、咳嗽、喘息,并伴有哮鳴音等癥狀,也可能有鼻塞、打鼾等情況。“鼻塞、打鼾的人容易出現張口出氣、 睡覺的情況,若是家里有蜈蚣、蚊子等小動物,也不排除有進入消化道的可能。”
余慶樂提醒家長,嬰幼兒年幼,不懂得自己表達不適癥狀,冬春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家長要少帶他們去空氣不流通、擁擠的公共場合,盡量遠離煙 霧等致病源。室內要保持清潔,經常開窗通風,在日常膳食中,除吃適量魚、肉、雞、蛋外,應多吃些乳制品、豆制品、蔬菜和水果;新生兒在母乳喂養6個月左右 要適當添加輔食,以增加抵抗力。家長要注意觀察病情變化,發現新癥狀或原有癥狀加重時,應立即到醫院診治。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