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看我是誰?不知道吧!告訴你們,我就是大名鼎鼎的‘朝陽群眾’!”日前,在北京第九十六中學的禮堂,高二四班的單孟祥“扮演”的“朝陽群眾”一出場就喜感十足。而這里,正在進行的是2015年度北京市中小學毒品預防教育交流與專題培訓活動。全市16個區及燕山地區的區教委、教研部門負責人、教研員、部分中學骨干教師代表共計150人參加了該活動。
68%的人不認識新型毒品,不認識杜冷丁;75%的學生沒參加過禁毒班會;68%的人認為吸毒動因是好奇或被好友哄騙……作為《真愛生命拒絕毒品》的授課老師,96中的馬月平老師在課前下發的調查問卷結果還是讓她在心里默默吃驚。馬月平認為,青少年涉世不深,人生價值觀正處于形成階段,缺乏是非判斷能力的他們很容易受騙,外加對毒品的危害認識不清也很容易讓他們進入吸毒行列。
怎樣讓孩子認識到毒品的危害從而遠離毒品呢?在馬月平老師的課上,孩子們會先做一個調查問卷讓老師了解他們對毒品的認識,隨后老師會針對調查問卷呈現出的問題,在毒品的分類、危害等方面給學生進行普及。
另外,老師還會為孩子編排短劇,讓他們在輕松愉悅中就能種下禁毒的種子,從而遠離毒品。
單孟祥是一名高二學生,他在短劇里選擇扮演一名“朝陽群眾”。為什么會選擇這樣的角色?單孟祥告訴記者,從新聞媒體以及社交網絡總看到朝陽群眾舉報某明星吸毒,他覺得“朝陽群眾”很神奇,同時也說明“朝陽群眾”在協同公安禁毒方面有很強的意識。在短劇中,他發現了一名疑似毒癮發作的患者,他及時撥打了110,并一直等到“警察”趕來后才離開。
作為國家級毒品預防教育示范學校,北京第九十六中學這樣的禁毒教案還有很多。據了解,在96中,每學期開設禁毒教育課不少于4課時,初二開始不少于6課時。此外,學校還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教育內容。學校分層次地開展活動,使學生了解毒品的危害、預防毒品的基本知識及禁毒政策和法律法規。
除了起示范引領作用的96中之外,東城區教委相關負責人也介紹,東城開展了“禁毒志愿者”培訓和服務,組織學生到禁毒基地參觀等眾多活動,使學生認識了解毒品危害,從而遠離毒品。
市教委付志峰副主任建議,今后各中小學校要充分利用好10%的實踐體驗課時,組織開展禁毒預防教育“五個一”活動,組織學生走進一次禁毒教育基地、觀看一部禁毒影片、上好一堂專題教育課程、舉辦一次主題班會活動、完成一篇征文等,增強學生禁毒意識與社會責任感。同時還要堅持預防為主,主動營造有利于學生生命安全健康的成長環境。 文/趙穎彥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