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股權購入到項目收購,從資金投入到聯合開發,險資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進入地產行業。就在市場還在熱衷探討前海人壽奪取萬科第一大股東之時,安邦保險再度出手,斥資78億港元拿下遠洋地產20.5%的權益,成為第二大股東。與此同時,安邦系再度舉牌萬科。業內人士分析,險資如此大規模進軍房企背后可能還有尋求企業掌控權的野心。若不想淪為險資的金融籌碼,未來恐怕還將上演新一輪博弈。
險資瘋狂進軍房企
12月6日,萬科發布公告,鉅盛華買入公司A股股票549091001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969%。同時萬科表示,收到深圳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的《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鉅盛華及其一致行動人前海人壽合計持有萬科A總股本的20.008%。這意味著,前海人壽再度壓過華潤,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按中間價估算,此次鉅盛華耗資約100億元。
這已是萬科大股東年內第三次更迭。
“投資房地產行業幾乎已成當前保險業當下投資潮流。”一位財經界人士表示,數以萬億元的險資渴望尋找投資出口。去年5月保監會開始實施新的《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將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的比例提高至30%,險企在房地產行業的投資被“解禁”。“出籠”的險資旋即撲向地產領域。統計顯示,133家A股房企中,有23家公司的前十大股東中有險資身影,占比達到17%。
專家表示,目前估值偏低的優質地產股,尤其是股權分散,加上原有大股東投資實力有限的房企未來將成為險資爭奪的對象。
控制權之爭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近來險資投資形式開始變得多元化,投資房地產行業是考慮平衡投資風險。險企雖然資金實力充足,但在地產行業的后續產品打造及營銷等專業方面并不擅長,更多是尋求間接在地產領域等方面布局發力。
但從近來幾家險資的動作來看,情況似乎有所改變。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寶能系”已連續7次增持萬科股份。對于“寶能系”強勢入主,萬科表示,“公司股權結構分散,第一大股東發生變更,仍不存在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對于控制權,前海人壽曾表示對萬科的增持是純財務投資。同屬寶能系的鉅盛華也在公告中表示,權益變動主要出于對萬科未來發展前景的看好,強調目前暫無計劃改變萬科現任董事會或高級管理人員的組成,不會在未來12個月內對萬科的資產和業務進行調整,也沒有購買或置換資產的重組計劃。
但其也表示在未來12個月內,不排除進一步增持或減持萬科股份的可能性。
業內人士表示,“寶能系”一向措辭“謙虛”,但出手“狠準”。如果僅限于權益投資,沒必要斥資數百億元連續舉牌,非當第一大股東不可。
一位地產觀察人士分析,按照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規定,投資者要擁有上市公司控制權,需滿足上市公司持股50%以上的控股股東,或者實際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決權超30%等條件之一。
股權分散的大型房企在險資大手筆收購股權的情況下,可能面臨觸發要約收購的風險。
房企淪為險資金融籌碼?
嚴躍進分析,也許寶能系和萬科之間有某種妥協,寶能系增持萬科的舉動在維護萬科股價的同時,也利好后續萬科市值繼續做大。
但不可否認,房企目前的管理層正在面臨壓力。今年5月,安邦保險持股的另一家房企金地集團的管理層在推行合伙人跟投制度股東大會上,就遭到了安邦保險和生命人壽的聯合抵制。
業內人士表示,遠洋未來可能面臨類似的挑戰,中國人壽和南豐集團分別位列遠洋地產的第一二大股東,與目前掌握遠洋地產實際控制權的管理層將形成“三角組合”的階段性穩定格局,但接下來發展恐怕更引人關注。
“至少兩年不會出現控制權易手,況且原有公司大股東的反擊勢在必行。”一位證券行業人士分析,多年來華潤作為萬科財務投資者的持股比例在15%以內,此次華潤重新奪回第一大股東的可能性只是時間問題。或許前海人壽更希望看到華潤增持,便能如愿解套。
此前,前海人壽舉牌振業、中炬高新等企業時已有先例。收購時發現這些公司大股東不愿放棄控制地位,就挑逗大股東增持,營造籌碼爭奪激烈場面,從引發股價上漲,最終選擇金蟬脫殼。
此前,前海人壽一致行動人鉅盛華已質押萬科7.28億股A股,融得資金三四十億元。房企正在面臨野蠻人的收購、質押、再收購、再質押的資本游戲。淪為這些險資大鱷的金融籌碼。(董家聲)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