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和喬某受審。 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王某被帶入法庭。 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殺害嬰兒用的剪刀
女孩扎死了自己剛生下的親骨肉,男孩把親骨肉的尸體扔進了垃圾桶。
她在法庭上說:
“我當天看到自己流血,以為是例假”
“肚子特別疼,過了一會生下了一個男嬰”
“直到孩子生下來,我才知道自己懷孕了……“
23歲的王某是北京市天保堂大藥店員工,案發前,她曾在河北邢臺上學,她的男友喬某今年21歲,案發前還是河北省邢臺技師學院學生。
這對姐弟戀開始于2012年,當時王某還在上學,隨后,姐弟戀升級為異地戀。
王某畢業到了北京,喬某仍舊在河北念書,在交往過程中,王某兩度懷孕,今年4月23日,王某第二次懷孕后產下一名男嬰,但隨后用剪刀將男嬰扎死。
據指控,王某生產當晚8時許,在本市海淀區清河四街一出租房內產下一名男嬰,因恐被他人發現,王某用剪刀多次刺扎男嬰的頸部、胸部等處,男嬰因被刺破左肺上葉及升主動脈,致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
喬某在明知王某實施了殺人行為的情況下,仍將被害男嬰的尸體拋至本市海淀區清河四街西后街康雅居旅館西側垃圾桶內。
案發后王某與喬某分別于2015年4月28日被查獲歸案。
受審時,兩個“90后”出現臉上還帶著一些懵懂,在場人嘆氣:“怎么也看不出來啊。”
她在法庭上的話令所有人震驚
說起殺死孩子的過程,女孩王某的語氣還是頗為冷靜的:
“我當天看到自己流血,以為是例假”
“肚子特別疼,過了一會生下了一個男嬰”
“直到孩子生下來,我才知道自己懷孕了……”
王某的回答引起旁聽席一次又一次的小騷動,法庭里的人開始交頭接耳“怎么可能?!”
王某隨即開始描述殺害孩子的過程:
“我后來用剪刀剪斷臍帶,后來肚子特別疼,我本來想用手捂住肚子,結果不知道怎么就扎到孩子了……”
“孩子越哭越厲害,我就嚇唬他說“你別再哭了,再哭我就扎你!,但他還是哭……”
王某說自己用剪刀4次扎向孩子,孩子繼續哭鬧,她自己就暈過去了。
第二天早上醒來時,發現孩子已經不動了。
法官聽得臉都皺成了一團。
而王某的男友喬某受審時,基本是“一問搖頭三不知”:
“生產那天,她給我打電話說她不舒服,我就讓她多——喝——水。”
“后來她又打電話說她生孩子了。”
“我坐車趕到的時候,她跟我說孩子死了。”
“我不知道孩子怎么死的,她沒說我也沒問。”
面對這么一個大寫的“懵”,法官忍不住問:
“作為一個孩子的父親,你覺得這一切合乎常理嗎?”
“不合理”喬某還是搖頭。
當他們在殺死親生骨肉時,在害怕什么?
庭審過程中,王某與喬某的只言片語,能夠流露出對這個不期而來的孩子誕生的種種恐懼:
“我當時又慌張又無助又害怕,我本來想把他養大的,但他的哭聲讓我特別恐懼……”
“我擔心讓室友知道,所以當晚我們就到外面租了旅館。”
“我剛參加工作不久 本來想上班之后減輕一點家里的負擔 沒想到又出了這個事兒……我真的意識到自己錯了……
“她(王某)跟我說懷孕了,我說我們結婚,但她說我還在上學不同意……”
心理專家分析說,年輕人,尤其是尚未形成完整的人格前,遇到問題,總會用相對簡單又極端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種方式,在一個有著健全人格的人看來,很可能是“欠考慮”、“沖動”或者是“匪夷所思”的。
比如不久前轟動京城的毒露露事件,作案少年就是簡單地認為,爺爺的后老伴兒是來跟自己家人爭房子的,所以采用毒死后奶奶的方法來解決房子的問題。而王某和喬某這對情侶,在遇到孩子帶來的巨大壓力時,也使用極端的手段試圖“一了百了”。
人格隨著經歷等客觀因素逐漸健全后,這種極端事件的發生概率則會大大減少。只是不知道,王某與喬某這兩個年輕人,要為此付出怎樣的代價?
新京報記者 王巍 編輯 張太凌
本文首發自新京報公號“重案組37號”(ID:zhonganzu37)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