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設立首只中德產業基金助力中國產業升級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布時間:2015-12-08 18:34:22
中新網廈門12月8日電 (記者 楊伏山)為對接“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搭建橋梁,助力中國產業升級,中德三家機構8日攜手設立廈門首只中德產業基金,總規模達10億元人民幣。 廈門弘信創業工場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GERMANPRIVATEEQUITYCHINAPTELIMITED(德橋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廈門市天地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當天在廈門共同簽約,正式發起成立廈門弘信德橋產業投資基金。隨后,廈門弘信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廈門乾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GERMANPRIVATEEQUITYCHINAPTELIMITED(德橋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簽約,三方將共同運營這個基金。 新設立的這一產業投資基金總規模為10億元人民幣,首期募資2億元人民幣,將重點投資智能制造、高端裝備、先進材料等領域,部分資金用于投資歐美高科技公司,通過戰略投資促成與中國公司的合作。 德國作為全球領先的技術強國和中國在歐洲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在智能化、自動化等領域成就卓著。2013年,德國提出“工業4.0”戰略,在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繼續領跑全球。 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也是全球最大的裝備市場。中國經濟對價值創新、世界先進技術引進應用、商業模式創新有著前所未有的極大需求。 今年5月8日,中國正式提出“中國制造2025”作為中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業迎來全面轉型升級。 新發起設立的該產業投資基金正是定位于“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的對接,看準中德雙方在技術合作方面所擁有的巨大合作空間,希望通過基金的運作,搭建一座連接中德之間產業合作的橋梁。 德國德橋資本總裁GunnarJanssen稱,協議的簽署,意味著廈門自貿區里有了第一支最具特色的中德合作產業基金和具有真正意義上國際化運作的中外合作基金管理公司。 他認為,中德企業在技術、市場方面都有著天然的互補性,中德產業基金在這樣大背景下設立,將成為連接中德企業和市場的合作橋梁。將有發展前景的境外高科技技術與運營豐富的中國企業相結合,為投資項目帶來各方面的價值提升。 廈門弘信創業工場相關負責人表示,其在電子信息技術、智能硬件、醫療器械、觸控顯示等行業有大量投資,深知這些行業對先進制造技術、裝備的渴求,十分看好基金的發展前景。 另一位參加簽約儀式的企業負責人稱,德國有許多家族企業,在不少裝備的細分市場做到全球頂尖的位置,但是市場開拓能力不強;而中國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具有巨大技術需求,但卻不知道如何快速找到需要的技術。新基金設立之后,德方合作伙伴將在德國尋找符合要求的技術提供商。 他表示,德國技術提供方、中國的需求方及廈門弘信德橋產業投資基金可以共同成立一家公司,從事相關裝備的貿易或者制造,產品不僅可以服務中方企業需求,也可以輻射到同行業的其他企業,促進行業整體提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