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報記者 章蔚瑋
11月底,一封內部“轉崗意向書”正式揭開了“大美團”合并后第一次人事震蕩的序幕。新的整合方案中明確,美團將全面接手大眾點評的到店餐飲業務,大眾點評的高管轉而負責“非餐”業務,而留給各地區一線銷售經理的將是“去”和“留”的難題。
“不裁員、不降薪。”這是美團、大眾點評宣布合并后,后者的CEO張濤曾在公司內部傳達的精神。然而在張濤揮淚告別之后,“大美團”立刻迎來人事地震。
美團全面接手團購閃惠業務
深圳市寶安區廣場大廈是美團在深圳的辦公駐地,進入12月之后,大眾點評的銷售團隊陸續入駐這里,與美團銷售人員進行正式融合。而類似的人員融合正在全國各地區同步上演。
《IT時報》記者從“大美團”內部獲悉,12月開始,美團和大眾點評將不再各自獨立運營,各地區美團管理層正式全面接手大眾點評和美團兩個平臺的到店餐飲業務,而大眾點評原管理層則主要負責結婚、親子、家裝、麗人、KTV、休閑娛樂、外賣等非餐事業群。經緯劃分正變得越來越清晰。
根據美團和大眾點評公布的合并調整方案:原有業務條線將細分為到店餐飲、到店綜合、外賣配送、酒店旅游、貓眼電影全資子公司等七大事業群。其中到店餐飲事業群業務最為核心,包括餐飲團購、閃惠買單、預訂、選菜、點單、餐飲商戶廣告,由原美團網COO干嘉偉負責。12月起落實的人員調整方案則進一步明確,各地區的到店餐飲都將由美團管理人員全面接手。
去或留,這是個難題
“昨天接到好幾個餐飲老板的電話,問我是不是美團接手了,我說不是。其實是自欺欺人,我知道點評要淡出舞臺……”“現在到底是什么情況,沒一個領導出來說一句話,早上去報到,一個領導都看不見。”
近期,各地區多位點評銷售經理在社交圈寫下了點評內部當下的狀態。11月底,美團和大眾點評的銷售經理同時收到公司發出的一份內部郵件,宣告新一輪內招啟動。這輪內招覆蓋146個城市的“到店綜合事業群”“到店餐飲事業群”以及“其他BG&BU”四個事業群,涉及員工達到數千人。郵件內同時附有一張“轉崗報名申請表”,提供了“第一志愿”和“備選志愿”兩個選項,但對于大部分點評方的銷售經理而言,這并不是一次普通的內招,而是關系到自己在“大美團”未來去留的艱難抉擇。
“重點客戶都是與美團共有的,我的賣量比美團多很多,不過估計以后要跟美團共享客戶條線,考慮轉去其他部門。”有的銷售經理認為很難融合。一位山東地區的點評餐飲事業部銷售經理告訴記者,11月底美團主管已經全面接手他所在部門,而他們的上級主管也已經轉崗到麗人事業部,要不要跟著老領導一起轉,他仍在猶豫。
留給銷售經理猶豫的時間并不多。12月4日,是這份內部轉崗申請書遞交的最后截止時間。根據這次轉崗要求,到店餐飲事業群的銷售經理必須在12月完成客戶歸屬權的交接,從明年1月開始,美團—大眾點評內部將啟動新的提成制度。
點評“老臣”面臨大批轉崗
“雙方到店餐飲業務銷售團隊重合度最高達80%。”在業內人士看來,“大美團”這次啟動內招的目的是在內部先消化一批重合勞動力。
餐飲作為大眾點評內部的支柱業務,想要在短時間內“安置”涉及的銷售人員,客觀上很難實現。“剛電話面試完,估計也沒啥戲,報的人太多了。”目前擺在銷售經理面前的可選志愿主要是麗人、結婚、酒店旅游、KTV、外賣以及推廣等餐飲之外的事業群。早在11月27日,非餐事業部就已經在內部發布了求賢榜,愿意在部分崗位降低條件,放開跨城市轉崗。
對于大部分餐飲事業群銷售經理而言,轉崗就意味著放棄此前積累的所有資源,“非餐事業起步慢,目前依然處于低頻低價階段,轉過去,一切又要從零開始……”一位銷售經理告訴《IT時報》記者,上個月其負責項目的140萬收入中餐飲業務達到120萬,而90%收入來自餐飲幾乎是他們生存的常態,接下來,他們要面臨的窘境是在內招覆蓋的146個城市中,有73個城市無“非餐”業務,這些城市員工的職位競爭變得更加殘酷。隨著大眾點評高管全面退出城市餐飲事業群,他們將無法回避轉崗或離職的無奈現實。
離職潮來襲
早在2個月前,部分地區的點評銷售經理們就已經感覺到了壓力。9月底,大眾點評在全國范圍進行了大規模的刷單大檢查,據其內部郵件通報,涉及刷單人數達到927人,到11月,他們開除了其中的55人,涉及區域包括天津、山東、東北、江蘇等。
一位已被開除的原大眾點評員工告訴記者,為推廣閃惠業務,公司曾動員店鋪示范一分錢埋單演示,她總共刷了88單1分錢,金額不足1元。結果,10月底,她收到了公司辭退的郵件,理由是違紀刷單。
另一方面, 盡管點評在內部郵件中表明11月到1月三個月期間,提成值會取較高值發放,但從12月以來,大眾點評到店餐飲的傭金在悄然下調。朋友圈內一批銷售經理抱怨傭金下調過快,“我有一家店11月3日傭金是300元,16日傭金是240元,12月3日的傭金成了170元……”
留下難,想轉也難。目前,與餐飲相關的推廣、酒店、外賣等崗位在部分區域供不應求。就在記者截稿前,一位點評員工收到了“沒有崗位”的回函。盡管在郵件中也寫明,可繼續留在原崗位,但讓他真正擔心的是,若是這次轉崗不成功,是否意味著日后面臨被裁的危險。另外,一些人選擇了離職,轉去阿里口碑或百度糯米,根據一位大眾點評內部人士不完全統計,最近幾天,已經有接近百人離開。而在未來,這個數據可能會繼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