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步方面12月5日表示,優步(中國)一直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今后也不會改變。 東方IC 資料
“Uber(優步)廣州最高峰時,實習生和正式員工的比例是7:1”“平均每個實習生每天激活100個司機賬號,回復100封司機/乘客郵件,工作負荷每天10小時;最辛苦的實習生每天審核并激活400個司機/車的資料,工作負荷15個小時(用他自己的話,‘一天下來手都是抖的’)”……近日,自稱優步前員工的網友“果凍的勺子”發帖《我為什么被Uber追殺——500億估值背后不為人知的秘密》,稱優步廣州的實習生們拿著相當低,而且相當不穩定的實習工資,每天超負荷地工作,承擔了優步絕大多數的線下勞動,得不到基本的職業保障,價值“榨取”完成后就被隨意遣散。且有人大學畢業之后仍然留在優步繼續“實習”,卻沒有勞動合同或勞務合同。
“果凍的勺子”表示:“在O2O的法則里,僅僅幾個人,就能撬動一座一千萬人的城市?英雄式的美國夢傳播,掩蓋了背后的血淚事實?!?/p>
優步方面12月5日表示,優步(中國)一直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今后也不會改變。而且因為該員工涉嫌競業禁止的有關規定,目前公司已向勞動仲裁機構提起勞動仲裁。
發帖人:因為理念、做法的不認可而離開
“果凍的勺子”表示,自己今年夏天到優步廣州任職,但幾個月后就離職了。
對于離職的原因,“果凍的勺子”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主要是優步的理念和自己不和。“盡管工作的機會還不錯,但對他們的一些做法并不認同,所以最后還是選擇了離開?!?/p>
他表示,自己剛入職的時候正好有實習生變動,他們把很多實習生分到了一個“激活組”,其中有一些已經從學校畢業。“這些實習生幾乎每天24小時干激活司機賬號這個事情,不簽合同,也沒有基本的保障。我當時就帶這個組,一個人帶了20多個實習生?!?/p>
“這個事對我沖擊比較大,感觸也很多,感到這個企業的價值觀與自己有比較大的距離。這些大學生還只是孩子,怎么能這樣對待他們呢?!薄肮麅龅纳鬃印闭f。
對于優步方面認為其涉及競業禁止,而向勞動仲裁機構起訴,“果凍的勺子”表示,自己沒簽過競業協議,而且自己的崗位也不涉密,不符合競業的法律要求,優步也沒有支付過任何競業補償,或在員工離職前后提及過有競業補償?!案倶I禁止條款簽訂的對象應該是高管或技術骨干,我只是一個最普通的員工,競業禁止條款也不適合我。”
優步(中國):我們一直遵守法律法規
對于“果凍的勺子”帖子中的一些說法,優步(中國)方面表示:“第一,我們一直并將繼續嚴格遵守中國已有的和未來的任何法律法規,這是公司扎根中國的根本原則,不會改變。第二,我們一直關注一些競爭對手對我們員工的強烈興趣以及所采取的各種拉攏手段。發帖人作為公司前員工與公司訂立的勞動合同中,明確規定了競業禁止,公司也在其離職后提出上述禁止,并嚴格履行了相應的補償義務。但他無視其自身作為勞動者的法律義務,在競業限制期內加入競爭對手工作,是對最起碼職業道德和法治規則的藐視。公司為此提起勞動仲裁并要求賠償相應損失,并無不妥。案件現已被有關勞動仲裁機構受理并將擇日開庭?!?/p>
優步(中國)企業傳播總監王以超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對于到優步實習的大學生,我們會事先告訴他們實習期間會有經常需要加班的情況,并尊重實習生的選擇。
他說:“我自己以前也經常帶實習生,對于創業型的互聯網企業,說是8小時工作制,但說實話又有幾家能做到?加班也是個普遍現象,并不是說我們故意要延長勞動時間。我們不存在違規的地方,如果有的話,他們可以進行投訴或提出仲裁。”
對于“果凍的勺子”帖子的內容,網友“阿特洛波斯”稱:“感覺這套路似曾相識,我們行業也很多這樣的,玩實習生唄。理論上這樣的個案是可以試著找一下勞動仲裁的,但從根本上分析,在當前的就業形勢和人才市場的供需對比下,那些用人單位的心態就是,你不愿意被玩啊,在后面排隊的多了去了?!?/p>
網帖節選】
我為什么被Uber追殺——500億估值背后不為人知的秘密
(果凍的勺子 發布于2015年12月4日 14:18)
為了不失公平性,開篇坦白。題主曾經為Uber的OperationCoordinator,中文名“運營助理”?,F在被老東家“追殺”,變成了Uber的被告,事由是違反競業協議。Uber認為我作為組織架構最底層的運營助理角色,帶走了大量公司的機密和核心技術跳槽競爭對手公司。拿到開庭通知的一刻,我才知道自己竟然有這樣的本事,對于一個估值500億的公司竟構成了如此的威脅。
題目很大,但是落腳點很小,我只想談談我心目中Uber 500億估值背后的英雄。
O2O成功的一個核心因素在于“地推”,應該已經是業內的共識。當我們在討論阿里的時候,強大的“地推”團隊永遠是繞不開的重要議題(編者注:“地推”即地面或線下推廣人員的簡稱)。當我們在討論美團大眾合并的時候,“地推”力量也被抬到了影響高層去留的決定性因素。當我們討論餓了么的時候,5000人的“地推”和配送團隊被認為是餓了么估值的重要資產。當我們在討論Uber的時候……等等,他們好像一直在鼓吹自己的精英團隊的概念,2個人啟動一個城市,20個人做到每天20萬訂單,200個人對抗整個中國的打車軟件……“地推”?哦,Uber不需要。
然而,這真的是真的嗎?題主坐標廣州,只談所見之事,不妄加揣測。
Uber在廣州巔峰的時候一周注冊5萬個司機,一天7000多個司機,正式員工20人,負責運營的只有8個人。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算術題,激活一個司機從審資料到平均3分鐘,7000多個司機按20個全職員工,每人每天要激活350個司機,不吃不喝像機器一樣激活司機賬號,每個人要工作18個小時。除了司機賬號激活,每天還有大量的司機問題郵件要進行回復,Uber廣州的一個特色是線下注冊網點,當時每個網點還要有Uber人員駐店指導。我承認Uber的員工是一群非常牛逼的人,但是再牛逼,這種需要分身的事情,他們也不可能違反自然規律做到。
那么這些工作是誰來做的呢?答案很簡單,實習生。他們承擔了Uber幾乎全部的線下工作,但卻從未出現在Uber的任何報告中,他們是Uber“不需要”的“地推”團隊、Uber 500億估值的幕后英雄。
有一組關于Uber廣州實習生的數據:
(1) Uber廣州最高峰時,實習生和正式員工的比例是7:1;
(2) 平均每個實習生每天激活100個司機賬號,回復100封司機/乘客郵件,工作負荷每天10小時;
(3) 最辛苦的實習生每天審核并激活400個司機/車的資料,工作負荷15個小時(用他自己的話,“一天下來手都是抖的”);
(4) 每個實習生一天工資30元~100元不等,最終結果要看月底考核老板的“評價”,考慮上面說的工作強度,平均時薪不過3-4元錢,為了不讓工資看上去那么“可憐”,他們會給實習生每月派發Uber的打車券,而這些月底清零的打車券,也成了影響老板“評價”工資的重要因素;
(5) 實習生轉正8人,轉正比例不足8%,其余均被遣散。(題主剛入職Uber的第一周,就和4個實習生進行了“離職談話”,原因是老板們覺得人太多一個個談麻煩)。
總結下來,Uber廣州的實習生們拿著相當低,而且相當不穩定的實習工資,每天超負荷地工作,承擔了Uber絕大多數的線下勞動,得不到基本的職業保障,價值“榨取”完成后就被隨意遣散。
Uber在外國的骨干力量是Dops(運營經理),他們的人數和承擔的工作都是公司的主要力量。一個城市可能有20個Dops,只有5、6個運營助理,再加非常少量的實習生。而在中國,情況完全相反。
我們來談談另外一個問題——非法用工。繼續補充上面的數據:
(6) 當時題主在的運營部門一共50個實習生,據題主了解,簽訂勞務合同的人數為0;
(7) 其中7月份大學畢業之后仍然留在Uber繼續“實習”的有13個人,比例達26%,他們當中簽訂任何形式的勞動或者勞務合同的人數也是0。題主不是法律專家,但是對于畢業生,不簽訂任何勞動或勞務合同,在國內應該是違反了勞動法了吧。
當時在題主的提醒下,老板們緊急辭退了一批已畢業學生(因為這件事題主提出,所以最后也是題主去找實習生談話)。即便如此,也并沒有將“非法”的實習生全部辭退,原因是他們中有些人工作還算給力,走了的話事情就沒人做了,用老板的話,“他們得要找好交接才能走”。題主9月份離開的時候,依然有3位已經畢業的實習生在等待新人交接,而他們中實習時間最長的已經有5個月。依然保持著“非法”的身份,沒有簽訂任何勞動合同,拿著微薄的工資,沒有任何勞動保障。
當我們在談論Uber 500億估值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想過,瘋狂的資本會傻到把僅僅一個絕妙的idea推到這么高的價格?在O2O的法則里,僅僅幾個人,就能撬動一座一千萬人的城市?英雄式的“美國夢”傳播,掩蓋了背后的血淚實事。
當我們在談論Uber 500億估值的時候,我們應該坐下來好好談談。
當這些一天都沒接觸過司機、也沒處理過乘客投訴的職業經理人們被包裝成高大上的商業精英、成功人士的時候,有誰關心過那些被欺騙、被責難、被當做廉價勞動力榨取之后無情拋棄的實習生們?
最后,如果碰巧有司機師傅看到這篇文章的話,我也想說明一下,當年你們在優步司機之家對他們質問、發難、辱罵甚至威脅人身安全的對象,不是十惡不赦的資本家,他們只是一個個涉世未深的孩子,連大學都還沒有念完,每天拿著50塊的工資,在辦公室一站整整一天,晚上回去還要加班回復師傅們的郵件到深夜兩三點,根本連參與公司決定的資格都沒有,就這樣被推到了最前線,代替背后的決策者承擔了各種各樣的指責和危險。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