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證券日報》刊發《北深貸平臺漏洞百出重重迷團難撇騙局嫌疑》的長篇調查報道后,在業內引起了強烈反響,百度結果顯示有4300多家網站對此文進行了轉載?!蹲C券日報》記者通過對北深貸進行了一個多周的深入調查后發現,北深貸平臺多處信息與事實嚴重不符,包括辦公地址根本不存在、成交數據弄虛作假、屢屢發假標、宣傳報道抄襲其他平臺等等,涉嫌造假情況比比皆是。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奇葩網貸平臺卻依然我行我素,大有“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派頭。懷著好奇的心情,看到報道的當天,筆者以投資人的身份致電北深貸。接電話的陳經理邊裝糊涂邊理直氣壯地說:“這是同業人員造謠北深貸,我們沒有造假?!睂τ谖恼轮辛谐龅脑旒偈聦?,他也只是強調“沒有造假”這句話。筆者打開北深貸網站卻發現網站“運轉依舊”。用現在的網絡語言來說,真是“嚇死寶寶”了。
那么,北深貸大肆造假卻又拒不承認,其底氣來自何處?這確實很值得監管部門、業內專家及投資者反思。筆者認為,其原因主要有四點。
一是,監管政策懸在半空,遲遲不落地。網貸行業野蠻生長,良莠不齊,而我國針對該行業的監管細則尚未出臺,P2P借貸行業非法集資、非法經營、詐騙跑路、挪用資金等現象頻發。今年7月份,人民銀行等十部門發布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指出“個體網絡借貸機構要明確信息中介性質,主要為借貸雙方的直接借貸提供信息服務,不得提供增信服務,不得非法集資?!彪m然媒體頻頻傳出網貸借貸細則將出臺的消息,但是仍然“只聞樓梯響”。
二是,違法成本低,讓平臺跑路者有恃無恐。統計結果顯示,近三年以來逾千家P2P平臺跑路,有72家問題平臺被立案調查,僅有4家有判決結果。因此,一旦網貸平臺跑路,投資者只好自認倒霉。
三是,第三方機構需自重。目前第三方支付與P2P僅僅是合作的關系,主要以承攬P2P企業的線上資金流轉業務為主。第三方支付不應該只是“見錢眼開”,而是應該對P2P平臺的資質、實力等等進行考察、把關。一些網貸業第三方機構也應該自重,不能只要P2P平臺給錢做廣告,就任其自吹自擂。
四是,投資者不要為獲取高收益鋌而走險。高收益特別是超高收益往往是詐騙平臺設下的陷阱,“你要的是利息,而他要的是你的本金”。投資者不要自作聰明,認為自己不會是龐氏騙局的最后一個接棒者。同時,投資者也要加強網貸專業知識的學習,增強鑒別真假平臺的能力,切莫“火中取栗”。就像類似北深貸這樣的平臺,被媒體揭穿后你還去博取高收益率,那就無異于飛蛾撲火了。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