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04日訊
近日,中共廣州市委召開了十屆七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廣州市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據廣州日報12月4日消息,據悉,廣州“十三五”時期經濟發展的主要指標是,年均增長7.5%以上,到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8萬億元,比“十二五”期末預計新增1萬億元左右,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8萬元左右,力爭提前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十三五”時期廣州將以珠江為紐帶,構筑兩岸經濟帶、創新帶和景觀帶,重點打造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國際金融城、珠江新城融合發展的黃金三角區。“三大戰略樞紐”則是指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航空樞紐和國際科技創新樞紐。
國際航運樞紐方面,主要依托南沙新區、廣州港建設,加快自貿試驗區發展,升級改造黃埔臨港經濟區,將市區散貨碼頭功能逐步遷出,建設商務港,鞏固提升千年商都的優勢。國際航空樞紐方面,主要依托白云國際機場建設,大力發展臨空經濟,努力建設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拓展廣州產業發展新空間。國際科技創新樞紐方面,主要依托以廣州高新區、中新廣州知識城、科學城、民營科技園、智慧城、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生物島、大學城等為核心的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加快建設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核心區,成為廣州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引擎。
與此同時,廣州將瞄準“一帶一路”、自貿試驗區、內地與港澳合作、深化泛珠三角合作等國家戰略機遇,加快南沙新區、南沙自貿試驗片區建設,加強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