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04日訊
自2013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持續回落,國內外對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潛力,產生了巨大分歧。國外主流觀點認為,按照概率計算,中國經濟不大可能再保持高速增長。國內經濟學界的主導性觀點也悲觀地認為,如果不發生重大變化,中國潛在經濟增長速度將逐步下行。對此,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有不同看法,他在日前舉行的第七屆中國經濟學前沿論壇上表示,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革和調整,中國經濟仍然能夠煥發青春,回到7%以上增長的時代,這個時間甚至超過10年。
據經濟參考報4日消息,李稻葵說,近幾年國際上有兩篇重要文章影響很大,一篇文章的作者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巴里·艾肯格林,他認為,世界各國經濟增長達到人均GDP1萬美元后,增速都會下滑。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經濟顧問薩默斯在另一篇文章中指出,歷史上,高速增長的國家,6%以上的高增長一般只能持續十年左右,第二個十年就無法持續,而且這個概率非常高。“根據他的算法,中國經濟不可能保持30多年的6%以上的增長。我覺得,判斷中國這么大的經濟體未來能不能增長,不能只算概率。”
李稻葵稱,在商業模式、生產技術、市場開發、管理理念、體制改革等方方面面的趕超中,中國經濟仍然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李稻葵認為,三個條件使得這13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中等收入陷阱的突破,他稱之為“三好學生”標準。
第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事情,政府的體制和基本的政治穩定性必須滿足。政府的整個體制應該支持市場經濟,社會經濟的基本穩定必須要保持,基本的法治,基本的社會的穩定必須要滿足。其中,非洲國家、中東地區、拉美地區都不滿足這個最大的條件。中國經過30年的改革,社會主體,尤其是知識分子,都基本認同市場經濟的發展機制。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寫得非常清楚,市場應該發揮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這個是社會共識。這些條件中國都滿足。
第二件事,基本的人口的健康水平和教育水平必須要達到一定標準,這一點中國也走在前列。我國大學的毛入學率,去年統計接近38%。這是什么概念?大概是英國30年前的水平,這是一個非常先進的水平了。我國16歲以上成人文盲率在4%以下,以此對比,印度是30%,而且中國的文盲標準明顯高過一般新興市場國家。按照我們目前的制度規定,即將退休的這批中年人,經過統計發現,他們的健康水平比20年前的50歲的人還要好。健康水平在提高,人均壽命在提高,受教育水平在提高,我稱之為有效的勞動力供給在提高。這些將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最基本的條件。
第三件事,是否對發達經濟體開放。日本人曾經很驕傲地說我們是雁陣格局的領頭者,20世紀80年代、90年代,日本經濟興旺發達,他們是要走向東南亞國家,東南亞國家明確提出向東看,跟日本搞好經濟合作。我們的研究表明,一個經濟不發達的國家如果在經濟、投資和貿易上,跟經濟發達國家進行交往的話,他就會學習,他的產業就會發生,他的企業競爭率就會上升,年齡人就會往上走,經濟就會不斷地往上前進。
“更具體一點,我們預測一下未來十年,中國經濟潛在的增長速度是多少?我們可以把今天的中國經濟和歷史上13個國家和地區在達到美國人均GDP20%以后的增長情況進行比較??梢园l現,當日本、韓國、臺灣地區的人均GDP達到美國20%的時候,接下來的10—15年,他們的平均增長速度都保持在7%以上,很多時候在8%,或者9%。其他國家在此發展階段也繼續呈現出良好的增長勢頭。所以,我堅持認為中國經濟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從現在開始,未來10—15年,潛在經濟增長速度應該是7%以上。”李稻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