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wǎng)北京12月3日消息 據(jù)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東坡肉又名滾肉、紅燒肉是江南地區(qū)漢族傳統(tǒng)名菜,屬于浙菜系,以豬肉為主要食材。菜品薄皮嫩肉,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香糯而不膩口。但是古時的東坡肉也是這樣嗎?
近日,蘇東坡的古宅三蘇祠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修繕,與此同時一批明清古籍也重新進行了整理。其中,一本《東坡全集》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書中記載有烹制東坡肉的古法,也是第一次向外界公開。
根據(jù)古籍資料證明,蘇東坡不僅會做肉,釀酒、煮粥等也很在行,是個不折不扣的美食家。但東坡肉這個特色美食并非蘇東坡原創(chuàng),更令人意外的是,古法所介紹的東坡肉比較清淡,僅是白水慢燉豬肉,不像現(xiàn)在色香味俱全。
對此,長期研究 東坡肘子 的眉山美食家蹇學剛分析認為,古法所做的東坡肉,應該比較清淡。一方面,書中只有對火候的介紹,沒有對調料的說明,這是一個印證。另一方面,辣椒等調料,是宋代以后才傳入中國的,宋朝的東坡肉,味道肯定沒得現(xiàn)在這么豐富。
另外,長期研究東坡文化的徐麗認為,東坡肉雖然以蘇東坡命名,但可能并不是蘇東坡原創(chuàng)。東坡肉的做法古來有之,尤其在眉山地區(qū),比較盛行。徐麗說,蘇軾應該是到黃州后,根據(jù)記憶中“媽媽的味道”,加入一些個人元素后,發(fā)明而成。
釀酒做肉樣樣在行,看來蘇東坡是不折不扣美食家。不過要真的水煮白肉的話,味道還真未必適應現(xiàn)代人的口味!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