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03日訊
據中國電建網站12月3日消息,“十三五規劃”草稿顯示, 2016年開始的第十三個五年計劃中,中國每年將新建6~8座核電站,并為引進自主開發的新型核電站將投入共5000億元資金。據悉,該規劃將在2016年兩會上正式定調。
照此規劃,到“十三五”末期,全國核電的總規模將達到在運與在建共8800萬千瓦的規模;2030年,中國預計將有110座以上核電站投入運行。
今年5月,中核集團“華龍一號”落地示范項目福清三期已經率先開工,成為首個開工的國產三代核電技術項目。據此前媒體報道,我國國產三代核電有望明年春節全部開工。
另外,政府高層推動下,今年以來,核電“走出去”不斷升溫,國內核電巨頭紛紛造船出海。中廣核目前在英國、羅馬尼亞、南非等國推進項目落地;中核集團已與巴基斯坦、阿根廷等展開深入合作;國家核電的土耳其項目也在積極推進中。
國金證券分析師認為,重點關注“華龍一號”的設備供應商,推薦:丹甫股份、浙富控股,關注:南風股份、盾安環境、江蘇神通、應流股份、紐威股份、中核科技、上海電氣、東方電氣、久立特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