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謝女士懷了第一胎,由于生產不順,最終剖腹生下一個女兒。隨著孩子呱呱墜地,一家人沉浸在喜悅當中。由于分娩不太順利,老家醫院采用的是剖腹產,隨后,女兒由婆婆帶著,謝女士和丈夫出門打工。
2012年,謝女士第二次剖腹產,但還是個女兒。與第一次不同的是,這次生產后當地醫生提醒盆腔粘連嚴重,建議不要結扎,不適宜再次妊娠。
面對二胎還是女兒的現實,謝女士和丈夫內心頗有不甘。于是,在今年的2月,謝女士又懷孕了。而謝女士不知道,這次懷孕生產,她和孩子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夫妻倆經過商量,決定留下這個孩子,希望這一胎能生個兒子。上周一,謝女士預產期臨近,肚子開始痛了。
丈夫先把她送到浙江省東陽市區的一家醫院,醫生一詢問,發現她已經有兩次剖腹產的歷史,評估后覺得為她施行第三次剖腹產的風險太大,建議她轉到東陽市人民醫院。
接診的是該院產科的副主任醫師卜蘭英。檢查了謝女士的身體后,著實讓她捏把汗。醫生發現,謝女士的子宮壁最薄處只有1.9毫米,而且都在兩道前兩次剖腹產的疤痕位置,情況已十分危險。由于疤痕處的組織特別不牢固,隨時都會發生子宮破裂導致大出血,危及生命,得立刻手術,但難度相當大。
更為危險的是,手術中,醫生發現,謝女士的子宮壁薄跟氣球似的,透明得能夠清晰地看見胎兒的頭發、四肢。“她的子宮壁最薄的地方只有1.9毫米,而且基本都在前兩次剖腹產刀疤為止,像氣球一樣薄,氣球還是有彈性的,她這個是沒有彈性的,說的難聽點,像豆腐渣一樣,難以下手啊。她的粘連實在太厲害了,特別是盆腔處容易損傷到膀胱、腸這些部位。隨時會發生子宮破裂導致大出血而危及生命。”卜醫生表示必須立馬手術。
經過近3個小時的手術,卜醫生終于松了一口氣——母親和兒子都平安。
剖腹產,到底幾次才是極限?記者請教了幾位專家,大家說并沒有確切的答案。
不過,浙江省婦保產三科主任胡文勝提醒說,雖然沒有具體的一個數字,但從醫學角度建議,剖腹產最好不要超過3次。因為3次或3次以上的剖宮產,懷孕時發生自發性子宮破裂的可能性比較大,再臨產的危險性也會增加。“從理論上說,剖腹產的次數沒有限制,可能可以有七、八次。但這是風險和次數并存的問題,次數越多,風險越大。”
卜醫生提醒,有剖腹產史的孕婦,在懷孕的過程中要注意保持體重的勻速增長,正確控制體重。如果子宮增大得過快,很容易發生子宮破裂;孕期嚴格做產檢,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及時終止妊娠;盡量多休息。
綜合FM93交通之聲、錢江晚報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