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聲:被催婚心情誰能懂?
許多參與調(diào)查的90后女青年紛紛留言,愿意講一講自己被催婚的故事。
“我的相親一波接一波”
“別人父母在灌輸‘早戀有害’的時候,我家里就在教我要找什么樣的對象了。”1992年出生的小麗說,她從高中起,家里就開始關(guān)心她的“戀愛觀”,并不避諱找對象話題。
上大學后,小麗的父母告誡她不要跟大學同學談戀愛,但卻從各方面挖“優(yōu)質(zhì)資源”介紹給她,如同事朋友的兒子、親戚的親戚、鄰居的小孩等,小麗父母都能搜集到身高、工作、照片、聯(lián)系方式等資料。
但是,從大學到現(xiàn)在,父母介紹的小麗都不喜歡,自己又沒遇到合適的,不得不繼續(xù)忍受催婚。參加工作這一年來,父母介紹的男生和安排的相親,可謂“一波接一波”,“具體有多少記不清了,有時是父母讓我們交換聯(lián)系方式,有時是被押著去坐下來相親”。
“我真的被爸媽逼哭了”
24歲的阿夢畢業(yè)于一所重點院校,現(xiàn)在柳州一家知名單位上班,一有假期,她就回家看望父母。在家,她主動煮飯洗衣做家務(wù);在外,她工作努力,與人為善。父母本對阿夢十分滿意,今年開始,卻因為阿夢仍單身開始對她不滿并施壓。
“最開始他們只是念叨,說誰家小孩戀愛了,結(jié)婚了,有娃了。后來,居然真的找三姑六婆牽線,要拉我去相親。”阿夢說,自己外形清秀,大學時期也不乏男生追求,但她對婚戀有自己的原則,不喜歡隨波逐流,不喜歡被安排去相親,也不喜歡“條件合適就在一起”。
阿夢說,今年9月,父母硬要讓她去參加一場相親,并向她列舉對方條件如何好。一聽名字,居然是自己的高中同學!阿夢認為這樣很尷尬,明確表示不想去,父母則一整晚念叨她不懂事,不孝順。阿夢感覺委屈又生氣,她幾乎是第一次發(fā)火地向父母吼出“我的事不要你們管”,然后哭著沖回房間。
“我不明白父母為什么不能理解我,要急著把我嫁掉,那晚我哭濕了枕頭。”事后,阿夢收起脾氣,跟父母坐下來冷靜暢聊,父母終于答應不再過度干涉她的婚戀問題。
“有了對象還會被催”
“我的父母太善變了,我要招架不住了!”1990年7月出生的瀟瀟說到被催婚問題,只能哭笑不得。
瀟瀟說,自己上大學時,父母并不希望她談戀愛,有對象了都要瞞著父母,謊稱單身。畢業(yè)后,她和男友分手,回到柳州工作。“還沒工作半年呢,我媽就問我怎么還不談戀愛。”家長的態(tài)度怎么變得這么快,瀟瀟想不通。
在父母的“催婚”下,瀟瀟參加了幾次相親,現(xiàn)在正和一名大自己3歲的男士談著戀愛。“其實我感覺這戀愛談得不咸不淡的,可我爸媽卻圍觀得熱火朝天。”瀟瀟哭笑不得地說,她和現(xiàn)在的男友才談5個月,可父母總是催問什么時候結(jié)婚。
瀟瀟認為,戀愛中的男女其實也有很多還需磨合的地方,催得太快,結(jié)婚太早并不一定好。
開明父母:順其自然 孩子開心就好
不少被訪的90后女青年表示,其實自己明白父母為什么會催婚,這一輩多是獨生子女,父母習慣事事幫安排,而且他們覺得女生25歲之后還沒談戀愛,時間就會比較緊了,畢竟到結(jié)婚還需要一兩年時間,后面還要生孩子。
另外,約有30%的受訪女青年表示,自家的父母比較開明,幾乎從不催婚。24歲的小雪說:“在我爸媽眼里,我還是個小孩,一直以來,他們在婚戀問題上都不干涉我。”在自由狀態(tài)下,小雪反而遇到緣分。今年8月開始戀愛的小雪說,父母不催婚,但她自己卻計劃談婚論嫁了。
小雪的母親杜女士認為,現(xiàn)在社會競爭激烈,90后基本都是剛大學畢業(yè)不久,工作還不夠穩(wěn)定,要學習提升的地方還很多,不用急著結(jié)婚,“有合適對象了那就順其自然談戀愛、結(jié)婚,沒有合適對象,就把重心放在立業(yè)上,反正只要她開心幸福就好”。
杜女士還說,自己很多朋友的孩子都是90后,做家長的有的急,有的覺得現(xiàn)在27歲結(jié)婚都不晚。不急的就拉著那些著急的,多跟我們參加活動休閑放松。做父母的自己每天生活安排豐富點,就不用總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了,這樣兩代人相處其實反而更輕松自在。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