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釣魚臺七號小區的居民,家里已經連續三年供暖不達標了,室溫只有11℃—15℃,一些孩子和老人都被凍病了。開發商自己的供暖公司,他們稱賠錢所以燒不好,這個冬天怎么熬?”近日,沈陽晚報、沈陽網熱線接到居民的集體投訴。11月30日上午,記者前往該園區進行走訪,發現個別居民家里確實非常冷。
太冷:自己花錢燒燃氣供暖
“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園區供暖始終不好,沒辦法,只能購買了燃氣壁掛爐自己供暖。但太費錢,每月一兩千元燃氣費。”楊女士入住五年,近三年,供暖很差。“家里也就十二三度,根本沒法住,母親88歲,沒轍,今年花9500元購買了燃氣設備,自己給自己燒。”
楊女士告訴記者,燃氣供暖每天要燒20多個字。“怕費錢不敢24小時開,每天早晚各開一次,一次一個多小時,父母為了省錢,白天在家都不開,在屋里也要穿棉襖棉褲。”小區供暖不給力,他們只能靠這種“燒錢”的辦法在寒冷的冬季給家添點溫度。
太難:為孩子電暖器全天開
和楊女士一樣,供暖這事始終困擾著王女士一家,但她家的情況更特殊,因為今年家里又多了個襁褓中的小嬰兒。昨日,記者來到王女士家,看到正在坐月子的她穿著厚厚的棉衣棉褲。“我剛從醫院回家三天,孩子才十天,如果不開電暖器屋里溫度也就十四五度,孩子根本受不了。”知道小區供暖不好,所以快生產前王女士就買了空調和電暖器。她表示,孩子屋24小時開電暖器,電費多少就不說了,主要是月子坐得太遭罪。
昨日,小區居民胡大爺還告訴記者,一到冬天小區里能搬的都搬走了,剩下的只能挺著。有的老人為了取暖,白天都去商場蹭熱,大早上被凍醒是常事。
居民冷中作樂:
群里比著曬誰家更冷
一上午,記者走訪了小區里的五戶居民,無一例外,家里溫度均達不到18℃。
家住6號樓的劉先生苦笑著說:“我們有個群,里面有138戶居民,絕大多數溫度都不達標,一早起來,大家紛紛在群里曬誰家更冷,我家15度,他家13度,我心里就平衡了。”
據了解,“釣魚臺七號”的近百戶居民已經多次與供暖公司和供熱部門反映問題,但始終沒有得到解決。供暖公司承諾:
不能保證溫度就退費
記者隨后找到沈陽釣魚灣地源熱泵供熱有限公司了解情況。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小區入住900余戶,今年辦理停供的就有400余戶,停供用戶多,自然分散熱量。另外,公司地源熱泵供熱機組運行已經八年,使用年限增長,機組供熱效能逐年降低,部件老化,系統故障頻出,維修、維護成本逐漸難以得到控制,再加上地熱管內囤積大量水銹和沉淀物,也影響供暖效果。
他同時強調,在確保供熱機組和變壓器等設備運行負荷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提升各項運行參數,將小區供暖時間延長至最低19小時以上。為確保熱用戶室溫,公司決定將無人居住的停供房間開栓供熱,以確保樓下或隔壁供暖用戶的室溫達標。
即使這樣,如果還有住戶家不達標,供暖公司也承諾,可以對供暖提出質疑的用戶進行測溫,假設用戶室溫確實不達標,按照政府文件規定予以退費。
供暖公司已申請
并入集中供暖
采訪將要結束時,供暖公司負責人無奈表示,今年因煤炭價格下降,采暖費價格隨之下降,而地源熱泵屬于耗電供熱,維修成本增加、供熱收費減少導致地源熱泵類供熱企業入不敷出。
另外,昂貴的電力運行成本,也導致公司負債累累。“小區停供用戶過多,導致收繳供暖費有限,一旦一味‘填大坑’式的耗電運行,將導致在供暖期結束前消耗掉所有已收供暖費,導致無資金支付電費,后果也是不堪設想。因此,公司今年已向和平區供暖辦提出書面申請,想要并入集中供暖。”
“并網改造也有成本,費用開發商出還是平攤到居民頭上?”對此,該公司負責人表示,目前他們只是提交了書面申請,還要等具體的解決方案,費用問題尚未研究。
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 呂佳
攝影記者 孫海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