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訊
保險資金作為各類資產大買方的角色,將在未來5年內更加凸顯。
11月27日,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保險論壇上,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云,就當前及今后保險資產管理業改革創新發展,做了梳理和展望。
曹德云表示:“作為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驅動保險市場發展的兩個重要輪子之一,保險資產管理業在改革創新的進程當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步,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曹德云透露:目前,大資管市場發展迅猛,創新不斷加快。截止2015年9月末,銀行理財產品發行規模逾28萬億,基金資管規模近17萬億,信托資管規模15.6萬億,保險資產規模11.6萬億,券商資產規模10.97萬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2015年1—10月份,保險業保費收入規模超過2萬億,同比增加近20%,預計全年保費收入將在2.4至2.5萬億左右。從未來發展看,到2020年,年度保費收入規模將超過5萬億,2014—2020年新增可運用保險資金規模將超過20萬億。龐大的資金規模需要得到有效配置,才能實現保險資金的保值增值。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當前在低利率、資產荒的環境下,保險資金成本的居高不下,導致保險資產負債率匹配難度和壓力不斷加大。同時,經濟社會發展對于保險資產管理業發揮更大作用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我們不僅需要做好投資業務,更需要在保障民生、助力經濟和市場建設上做出新的貢獻。在上述形勢下,保險資產管理業必須積極拓展新產品、新業務、新模式,尋找更多的新領域、新工具和新資產,提升能力,改善效益,維護投資收益率的長期穩定,發揮支持主業、服務大局、改善民生的積極作用。”曹德云如是闡述。
“可以看出,近幾年來,大資管市場已進入活躍期和快速增長期,呈現出自上而下的行業放松管制和自下而上的創新不斷加快的發展態勢。不同金融機構可以開展同質化的資產管理業務,資產管理行業從‘割據競爭’進入了‘融合協作’的發展階段。”曹德云言及。
在談及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對于行業可能帶來的影響時,曹德云指出:“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從社會各方的反應看,改革現行金融監管體制已成為共識。無論采取那種金融監管模式,金融監管框架如何調整,都會對包括保險資產管理業在內的各個金融業和金融市場產生深遠影響,這也需要未雨綢繆,積極應對。潘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