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晚,房山燕山燕化附中一名高二學生為尋找丟失的物品,爬入操場排水溝,結果在里面被困5小時。消防員到場后發現排水溝蓋板切割不動,只能同樣爬入溝內固定鋼絲繩用吊車將蓋板吊起救人。氣溫-8℃的寒夜里,施救的消防員渾身濕透四肢麻木。最終孩子被救出,送往醫院治療。
今天上午《法制晚報》記者了解到,孩子和消防員都無大礙。
22:57
寒夜接警
高二男生尋失物排水溝內被卡三小時
11月24日晚上,北京氣溫降為0℃以下,房山區部分地區還有零星降雪。22時57分,房山城關中隊指揮中心接到的一通電話打破了夜晚的安靜。中隊接到命令,燕山燕化附中一名學生在操場排水溝內尋找丟失物時被困三小時,急需救援。
23點10分中隊到達事故現場。消防人員了解到,被困的是一名高二的男學生,當晚因物品不小心掉入學校操場跑道邊的排水溝內,他借來手電筒,從三百米外的污水井入口處爬入排水溝內尋找。
男孩遺失的財物距離入口只有一百多米,但男孩身材高大,足有一米八,加之空間十分狹小,使得他難以后退。于是他決定干脆繞排水溝一周回到起點出去。不料又往前爬了200多米后,一塊石板把前行的路堵住,他進退不得。幸虧巡查的保安發現了他,及時報警。
23:20
救援遇阻
切割方案失敗起吊蓋板缺支點
不容樂觀的是,當時氣溫-8℃,天空還飄著雪,排水溝內是約十厘米厚的淤泥和積水,而此時距離男孩下井已經過去了3個小時。救援人員發現,孩子已經被凍得渾身麻木,如果不能及時被救出,很可能出現生命危險。
指揮員勘察發現,排水溝蓋板為厚25厘米的鋼筋混凝土質地,依次排開,每塊板之間只有2厘米的縫隙。經過商議后,指揮員立即下達命令展開救援,一邊安排人通過縫隙安撫被困學生,一邊利用破拆工具對蓋板進行破拆。
但幾次嘗試后發現,中隊現有的液壓破拆工具、鑿巖機對堅硬的蓋板不起任何作用。
指揮員立即向上級領導匯報調集吊車,打算用吊車將蓋板吊起來,但吊車到達現場最快也需要半小時,且即使吊車到達現場,蓋板也沒有可以起重的支點。
23:45
改變方案
積水中爬行300米系鋼絲繩消防員渾身濕透
此時被困者已經被困4個小時,被困者家長情緒激動。此時現場指揮的排長扈曉成決定從被困者進來的入口爬到被起重的蓋板下面,用鋼絲繩做好支點。
23點45分,扈曉成穿好衣服戴好手套進入下水管道。而實際情況比想象的還要糟糕。管道內存滿了積水和淤泥,狹小的空間只能剛剛容下他緩慢爬行,連頭都抬不起來。沒多久,他的鞋子、手套和衣服全部濕透,一直著地的膝蓋和胳膊都感覺寒冷入骨。
短短的300多米,扈曉成在積水和淤泥中爬行了50分鐘才到達被困者的身后。
此時吊車也趕到現場。為了保證學生的安全,消防隊員選擇孩子身后幾米的距離處作為起重點。扈曉成爬到將被吊起的石板下,把隊友從縫隙中輸送進來的鋼絲繞在蓋板上,做好支點。
在排水溝內,扈曉成擔心孩子難以承受,不停地跟孩子聊天。地面上的隊員為了緩解氣氛,還提醒他:“問孩子幾道數學題!”
次日
01:20
孩子獲救
已被送醫無危險消防員渾身被凍麻
25日凌晨1點20分,被困學生被成功救了出來,家屬和學校老師趕快給孩子換上干燥的衣服送往醫院。
隨后,扈曉成也被戰友從排水溝內拽出。此時他已全身濕透沾滿了淤泥,四肢在冰冷的水和淤泥中浸泡了一個多小時后,他已經麻木得難以站立。消防中隊的戰士回憶,扈曉成癱躺在雪地上時還不忘問:“學生沒有生命危險吧?”
記者通過消防部門了解到,目前孩子仍在治療,沒有生命危險。昨天晚上,記者聯系到扈曉成排長。因長時間浸泡在淤泥中,他的四肢仍覺得濕疼。“不敢想象如果孩子卡在井內沒被發現,后果會是怎樣。”他表示。同時消防部門也提醒廣大市民,出現類似情況請不要擅自冒險尋找失物,應盡量向專業人員求助。 文/記者石愛華新聞觀察員邱雪云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