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篇名為《研究生培養質量為什么這么差?!》的文章,引起學界廣泛共鳴。文中談到,研究生的能力和素質培養,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受關注的話題。
事實上,研究生的培養問題,并非一所、幾所大學或者哪一個部門能夠完全辦到,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文章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文匯教育 ID:wenhuieducation)
對于研究生培養,先來看看以下觀點:
1.大學并非無限責任公司。研究生教育應該在有限時間達到有限目標。人才培養問題都要等到研究生階段解決,為時已晚。
2.研究生和老師其實是學術共同體,研究生培養的問題解決了,學科和科研的質量也會上升,否則,教授再好、硬件再好,研究生培養質量不提升,學科質量很難上升。
3.目前的研究生普遍存在四大問題:缺乏遠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標。缺乏從事科學研究的熱情。缺乏科學論文寫作的訓練。缺乏必要的時間和精力投入。
4.對科研沒有熱情而只是為了延緩找工作讀研究生,這樣的人多了,研究生教育事業也就毀了。
下文來源于復旦大學研究生院院長鐘揚教授:
問題說了那么多,有些在短時間內還很難解決,但無論如何,我們的教育工作者不能放棄自己的責任,即使知道研究生的有些能力我們不能直接去培養,但我們要盡可能地提升和改造他們的素質。
研究生培養質量提升的解決之道
首要的是發現問題的能力。很多研究生之所以不像研究生就是因為缺少發現問題的能力。
現在很多研究生做論文,總需要老師把問題先提出來。如果研究生自己不能發現問題,以后到單位如何開展工作。對一個理工科學生來說,如果能夠準確地發現問題,也許問題已經解決一半了。不能發現問題的學生往往文章也寫不好。
我看過很多研究生的論文,發現他們首先寫不好的就是引言部分。如果你問學生為什么研究這個問題,學生第一句就說是老師讓我做的。
寫論文時要秉承一個原則,那就是不能解決的問題不是問題。這里的問題已經不是漫無邊際的,而是已經重新定義并且可以嘗試解決的問題。
第二是選擇課題的能力。做課題就讓研究生從發現問題逐漸走上了解決問題之路。
一些老教授的話很有道理:碩士是剛剛從通識教育走向科學研究的第一步,因此他所挑選的課題應該讓他在從事科學研究的第一天起就嘗到科研的甜頭,發現科研的樂趣。
這與將未經訓練的學生當成某種形式的勞動力并直接投入高強度的科研攻關工作是有天壤之別的。
第三是交流與寫作的能力。
很多學生在寫作上達不到研究生的標準。這里說的寫作,中英文是一致的。我發現,寫作不好的學生往往也不喜歡閱讀,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們長遠的發展。甚至一些學生缺乏邏輯,平時說話做事都是顛三倒四的。
我們剛成立的寫作服務中心正在聯系一批教授,他們愿意花時間去幫助自己和別人的學生提高寫作水平。我們期望學生匿名來問診,看自己論文寫作水平達到什么級別,再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
如何診斷呢?比方邏輯問題。我們挑一個真實的話題,拿關鍵詞到百度上去查幾段話。每一段話在兩百字以上。為什么兩百個字?我們發現現在學生的思維不連貫和手機100多個字的片段化有關。而一個研究生如果每次還只會按100多個字思考和論述問題,那肯定不夠格。
把這幾段話順序打亂后,請同學們來重新理順。我們很多碩士生和博士生都理不順。這與專業無關,就是個邏輯問題。從這一點看,我們的研究生培養問題有多嚴重——即便準許學生抄論文,很多人都抄不對!
第四是團隊組織和協作的能力。研究生階段要不培養,以后也許再也無法培養了。
我經常抽時間到中學和小學做報告。我始終認為,目前教育上忽視得最多的是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
我們的研究生甚至發自內心地認為,從幼兒園起,他的成功都是靠個人取得的。
事實上,我們的應試教育不斷強化了這種意識——你的每一次考試成功都是你一個人努力的結果,不需要和別人合作。高考如此,考研還是如此。所以他一點都沒有想過,在他今后人生道路上需要跟人合作。但事實并非如此。
對大多數科學家來說,團隊組織和協作應該是他所有能力中最強的能力。為什么?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人(包括科學家)的本性——能不與人合作就不與人合作。可是,現代社會的很多工作的確需要我們去克服這個人性的障礙。
所以,我們一定要在研究生階段為學生補上這一課。
否則的話,如果他在研究生階段沒有在這方面受過訓練,今后在工作單位上很快就會暴露出這一能力的缺乏,并嘗到苦果。
文/鐘揚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