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住紙箱房”到“睡豬圈”
從“住紙箱房”到“睡豬圈”
本報記者查鍇 高道飛副題引題題一題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網上爆炒的武漢一位八旬老人“住紙箱房”事件尚未平息,老人“睡豬圈”的帖子又在網上流傳開來。“惹眼”的網絡新聞背后,到底有怎樣的隱情?真相是什么?
一個多月來,武漢晚報記者就此進行了多方調查。
網傳老人“住紙箱房”
新聞多達599條
10月11日,《拆遷5年安置未果 八旬老人住“紙箱房”喊冤》的圖片新聞在網絡上火了。
新聞由5張圖片組成,圖片說明稱:有網友報料,武漢市蔡甸區后官湖鐵鋪村一處待開發的空地上出現了一間紙盒子搭建的房子,里面住著一個姓楊的85歲老人。武漢市蔡甸區后官湖鐵鋪村搞開發,拆遷5年了沒有兌現承諾,沒有給村民還建房,導致村里多對夫妻離婚,三十多歲的人等房結婚,八十多歲老人沒房住,無奈搭紙房子暫住。
武漢晚報記者10月18日通過百度搜索“紙箱房”,找到相關新聞599條,發布媒體包括新浪、騰訊、鳳凰、網易等各大網站,跟帖量巨大。
新浪網友“xv美齡”留言表達憤慨:“每次看到這樣的報道,肺都快要被氣炸了。”騰訊網友“太子東宮主”對老人的安危表示擔心:“老人家85歲高齡了,希望有關部門看到能及時解決,哪怕先把老人家接到出租屋里也行啊。”網易網友“易壇”則將矛頭指向“官民對立”:“領導的錢在紙箱里發霉,老爺爺在紙箱里住,唉……”
“住紙箱房”事件
緣起老人孫子網上發帖
10月16日,武漢晚報記者來到蔡甸區后官湖鐵鋪村的“紙箱房”現場,見到了老人楊發友和他的孫子楊少龍。楊少龍自稱今年38歲,湖北京山縣人,2002年從鐵鋪村居民楊畢成手中買下一棟平房,由此來到了鐵鋪村。
楊少龍承認,今年9月底,他將85歲的爺爺楊發友從京山縣接到武漢,起初安排在老鄉家暫住。為了在拆遷還建中引起關注,他搭建了“紙箱房”,要爺爺“住”了進去。“我的目的,就是拿到那三套房子。”楊少龍說。
10月8日9點58分,楊少龍用手機在騰訊大楚網的報料平臺上,發了《蔡甸85歲爹爹住紙板屋》的圖文,帖子受到很大關注,截至昨晚8點,該報料網頁被瀏覽了18702次。不過,國內其他網站沒有轉載這個報料帖。
10月9日起,武漢地區多家報紙、電視臺的記者來到蔡甸采訪楊少龍,發現事實有出入后,均未予以報道。
事件發酵于網站
新聞購買于一家圖庫
“住紙箱房”事件真正開始發酵,形成全國性影響,是在10月11日。從當天起,《拆遷5年安置未果 八旬老人住“紙箱房”喊冤》的新聞在網上瘋轉。
記者發現,這條新聞包括5張圖片,與楊少龍發在報料帖里的那一張圖片相比,拍攝角度、畫面細節等存在明顯不同,作者似乎另有其人。
這條新聞在新浪網的發布時間為10月11日下午5點43分,早于大部分網站。10月19日上午,記者就此打電話詢問新浪圖片頻道一位姓秦的編輯,他查詢后回復稱,圖片報道并非他們原創,而是轉自中國青年網。
記者搜索中國青年網后證實了這個說法。中國青年網的新聞發布時間為10月11日下午2點55分,報道很快被各大網站轉載并置頂在新聞首頁,形成一起熱度極高的輿論事件。
10月19日下午,中國青年網總編室的工作人員確認,這篇報道是他們網站始發的,“圖片是從一家圖庫(圖片網站)購買了版權后下載的”。至于是哪家網站,作者是誰,該工作人員稱不太清楚。
“苦主”已到手四套還建房
還想多拿三套房
通過采訪楊少龍及蔡甸區多位相關負責人,記者弄清了“住紙箱房”事件的來龍去脈。
2002年,楊少龍買下面積140平方米的平房,后來在此基礎上加建了兩層,還搭蓋了近90平方米的簡易房。楊少龍提供的集體土地使用證顯示,該房屋的使用權面積為140平方米。2008年,楊少龍的房子納入征地范圍。還建補償政策規定:正房屋按拆遷面積拆一還一,實物還建。楊少龍獲得了總面積為360平方米的四套還建房。
記者獲得的《房屋買賣協議書》顯示,楊少龍在2012年12月前后,轉賣了三套還建房。楊少龍承認這個事實,但他認為,應該累計還建補償他家600平方米的房子,他家還應再分得三套房共240平方米,因為村里跟他簽了合同。
但后官湖新城管委會一名負責人表示,反復測量的數據表明,按規定只應該補償楊少龍家房屋面積共計347.1平方米。補償他家600平方米房屋的承諾,是以前村干部違法所致。
蔡甸區紀委的調查結論顯示,原鐵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等村干部任職期間,在征地拆遷過程中,伙同他人采取虛報冒領等手段貪污公款,并私下為部分村民擴大征地拆遷面積。楊少龍所說的欠他三套房,就是其中之一。該村多名涉事村干部去年已被法院判刑入獄。
后官湖新城管委會對鐵鋪村征地拆遷還建合同和過渡人口進行了清理,認定楊少龍與原村委會簽訂的3份房屋拆遷還建協議,超出還建面積240平方米,屬非法合同。今年3月,楊少龍的妹妹楊少芝將后官湖新城管委會和鐵鋪村村委會起訴到區法院,要求繼續補償240平方米房屋,未獲法院支持。楊少芝不服一審判決,上訴到武漢市中級法院,法院維持了原判。
對此結果,楊少龍很不滿意,于是,他試圖借助媒體特別是網絡媒體的影響力達到獲得三套房子的目的,老人“住紙箱房”事件因此出籠。
證偽報道
只有少數網站轉載
聳人聽聞的“紙箱房”,到底有沒有人住?
10月12日凌晨1點,蔡甸區后官湖新城管委會主任呂文飛等人實地查看發現,“房子”里面擺著一張空床,空無一人。他們守候多時也未見人影,便拍下照片后離開。
10月14日,武漢晚報以《蔡甸區澄清網上爆炒的八旬老人住“紙屋”事件 孫子一手導演意在多謀取三套房》為題,對事件的真相予以了澄清。但令人遺憾的是,曾一度熱炒“住紙箱房”事件的網站,對更正不實新聞明顯缺乏熱情。
記者通過百度搜索,網上轉載這篇證偽報道的新聞僅73條。對同一事件,“有圖缺真相”時,各網站爭相轉發;“有圖有文有真相”時,各網站卻大多保持沉默。如此冷熱懸殊的原因何在?網站發布新聞的標準又是什么呢?
新浪圖片頻道的秦姓編輯說:“網站選稿主要從流量、點擊率考慮,因為之前的圖(指‘住紙箱房’)比較有沖擊力,事件很奇葩。”騰訊新聞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編輯稱:“要看編輯對內容的判斷,會考慮到點擊量,如果編輯認為不是很重要的話,就不會重點去轉。”
“睡豬圈”的夸張信息
又在網上出現
老人“住紙箱房”事件漸漸平息,但10月26日,在天涯論壇等網站上,又出現了《武漢蔡甸八旬老人楊發友紙屋被燒 無奈住豬圈》的帖子,圖文并茂地再次推出另一版本的“拆遷苦情戲”。
記者昨天上午現場采訪發現,廢棄的豬圈內只有一張簡易木板床,別無他物。楊少龍在電話中說,爺爺生病了,前些時被他送回京山縣老家看病,因為老人的戶口、醫保關系都在京山。
呂文飛接受采訪時說,10月下旬,政府準備依法清理楊少龍違規搭蓋的“紙箱房”前,區長彭巧娣還專門提出,鑒于老人已有85歲高齡,楊少龍要上班難以照顧,可以把老人接到區里的福利院供養。隨后,后官湖新城管委會負責人與鐵鋪村村委會干部一起上門找到楊少龍和他爺爺,但楊家祖孫一口拒絕了這個提議。
鑒于虛假信息在網上泛濫,10月28日,蔡甸區后官湖新城管委會不得不在荊楚網上發表嚴正聲明:“八旬爹爹楊發友住豬圈”為虛假新聞,是利用網絡炒作,無理取鬧,欺騙社會,施壓政府,以達到多要還建房、獲取不當利益的目的,要求各媒體取消已刊發的新聞,否則,管委會將依法維護政府權益。
但直到今晨零點,老人“睡豬圈”的帖子仍未消失。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