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么”網頁上顯示的八福餃子鮮嫩多汁
一家名為八福餃子的店鋪沒有前廳,后廚漆黑臟亂
老友記黃燜雞在網上的圖片非常精美
老友記黃燜雞店鋪旁用過的碗筷就堆放在地上
在大部分店鋪門口都停著“餓了么”送餐車
這條街上的店鋪在“餓了么”網頁上,營業執照、餐飲許可證一欄始終顯示“上傳中”
記者暗訪的餐飲一條街,很多店鋪都與“餓了么”有合作
昨天,海淀區食藥監局工作人員對水磨社區附近50家餐館進行檢查,其中一家餐廳一邊裝修還一邊送外賣
今天上午,水磨社區附近被查的無證餐館均關門閉店
上午,用手機登錄“餓了么”再查找涉事餐廳,已找不到相關內容
昨天,海淀區食藥監局與街道辦事處相關人員對水磨社區周邊餐飲進行突擊檢查
餓了,不愿意出去吃飯,怎么辦?掏出手機,網上訂餐!這樣時尚的吃飯就餐方式已經成為了大多數寫字樓白領們的選擇。
但記者近日在海淀區中關村附近暗訪發現,這里的白領通過知名訂餐平臺"餓了么"訂購的快餐,有一部分來自清華水磨社區內的小作坊。這些小店不僅無任何經營手續,衛生條件也令人擔憂。
發現
"餓了么"送餐車中午扎堆中關村
小劉是海淀區中關村一家大廈的保安。從今年下半年開始,他發現每天到中午吃飯時間,樓下都聚集了大量送餐電動車。這些電動車隨意地停放在馬路上,影響交通。
"有的時候我勸他們把車停別處去,他們根本不理就走了。"小劉說,這些送餐人員的電動車雖然都統一印有"餓了么"標志,但送餐人員無統一服飾,參差不齊。"我一個老鄉就給他們送餐,聽我老鄉說,這些快餐店都是小作坊。"
10月10日中午,記者在中關村中鋼大廈東側馬路看到,20多輛送餐電動車停在馬路上,電動車車尾都放著一個40公分左右見方的小箱子。一個送餐人員一邊打電話,一邊從箱子內拿出塑料袋走進樓內。記者注意到,送餐人員沒有統一服飾。快餐盒和塑料袋也是普通的透明包裝,有些塑料袋看起來很像是超薄塑料袋。
通過多次跟蹤送餐電動車,記者發現,這些送餐人員給中關村的大廈送餐結束后,大量回到了清華西門北側的一條胡同內。
公廁污水橫流
相鄰小店飄臭味
從10月中旬起,記者開始對清華西門北側的胡同進行探訪。這是一處外來人員聚集地,胡同最終通往一處叫做"水磨社區"的地方。穿過胡同上方拱形的"水磨社區"標志,胡同兩側大大小小的餐館有幾十家,經營的口味涵蓋了南北風味,從燒烤到麻辣燙,從黃燜雞米飯到烤鴨,品種很多。
在這條街上,最醒目的就是餐館招牌下方都搭配了"叫外賣?上餓了么!"這樣的藍色標志,同時在招牌燈箱上印有明顯的網址和二維碼。
胡同的中間位置,有一處公廁。公廁外散落著各種垃圾,污水滿地。經過這里的人們經常快速踮腳走路。盡管氣溫不高,但還是散發著刺鼻的氣味兒。
而廁所的正對面,大概距離10米的位置就是一家小餐廳。站在餐廳門前,記者可以明顯聞到垃圾堆飄來的臭味。
記者隨后對這一區域走訪發現,四五條胡同內,匯集了大小餐館近50家。幾乎每家門前都停著送餐的電動車,其中大多數車后面都掛著印有藍色"餓了么"標志的送餐箱,也有個別送餐車上印著自己餐廳招牌或送餐公司名字。
經過在中午時段送餐高峰時統計,在餐廳門前停放和來往的送餐車輛有70多輛之多。
暗訪
老友記黃燜雞米飯
邊玩手機邊炒菜廚師還得管收錢
記者隨機挑選了三家小餐廳進行了暗訪。這些餐廳招牌上均印有"餓了么"標志。
黃燜雞米飯,是現在年輕人喜歡的快餐之一。記者走進一家主要經營黃燜雞米飯的餐廳查看情況。餐廳的前廳放了三張桌子,屋子里擺放著"餓了么"和"美團"等網絡訂餐宣傳海報。
按照規定,營業執照、餐飲許可證、從業人員健康證等證照都要張貼在店鋪的醒目位置,便于檢查和監督,但在這家餐廳卻無法找到這些證照。
該店的前廳和后廚是套間格局,廚房的門上掛了一塊紗簾。后廚大概有七八平方米大小,黑黑的灶臺上雜亂地擺放著調料和炊具,一名女子正在廚房內玩手機,整個店內只有她一個人。
10分鐘后,記者點的兩份黃燜雞米飯就已經做好打包。在等候的過程中,記者走進廚房內看到,炒菜的"廚師"正是剛才那位玩手機的女子。對于陌生人進入廚房,廚師并不在意,炒菜間隙,還不時看看手機。
付錢的時候,廚師直接從廚房出來,從褲子兜里拿出零錢找給記者,隨后又返回廚房繼續炒菜。
不一會兒,一名男子騎著電動車回到了店內。記者注意到,電動車車尾處也是放置了一個藍色送餐箱子,箱子上印有"餓了么"及"黃燜雞米飯"標志。
返回店內的男子徑直走到前廳內的一處電腦前,不停地刷新訂單信息。該男子告訴記者,他家主要經營黃燜雞米飯,通過"餓了么"平臺訂餐即可。不過,要是在店內訂餐的話,可以有優惠,"肯定比你在網上訂便宜一些"。
記者提出,還想買些餃子,想讓他幫忙推薦一下。這名男子隨后向記者介紹了一家餃子館,他們也是聽說這家餃子在網上賣得挺火。
八福餃子
小黑屋變餃子館沒前廳不接堂食
按照指點,記者沿著胡同繼續向深處走,在胡同的拐角,果然看到了一個"餃子"的招牌。不過,令記者感到意外的是,這家所謂的餃子館根本沒有前廳,只有一個10多平米的后廚,根本不具備堂食的條件。
這個后廚是長方形房間,分為兩間,里間擺放了兩個冰柜,外間只有六七平方米大小,擺放了煤氣灶和菜板。
洗菜、搟皮、包餃子和煮餃子,都在外間完成。煤氣罐則擺在了門外。
盡管當天室外陽光明媚,但屋內卻很黑。菜板上擺放了一個小盆,盆邊上沾滿了黑色污漬。盆里面已經看不清裝的是什么,交談中才得知原來是牛肉。
后廚內只有一個水池,洗手、洗菜、洗抹布都在這里完成,而水池臟得已經看不到原來的顏色,滿是污垢。
廚房內有三個人,但從搟皮到包餃子,都是一個人在忙活。餃子煮好后,一名男子讓記者挑選調料。
這些調料都被裝入小包裝袋里,有醋、辣椒油、醬油、臘八蒜,"這都是給網上訂餐準備的贈品和小料"。
在后廚門外,是胡同的過道,包餃子用的蝦和韭菜,就露天擺在室外。記者準備離開時,一名騎電動車的男子前來取餐,準備給訂餐戶送過去。
不同的是,這個電動車上的箱子,印有了"達達"字樣。
湘菜蓋飯
訂單信息擺桌上進出人員隨便看
餃子館的送餐男子說,他們的訂餐量不是很大,所以都是自己送。而一旦訂餐量增加后,就需要專業送貨隊伍來解決送餐問題,"達達"就是這樣的送餐公司之一。按照約定,通常兩公里內的送餐服務,餐廳要每份支付2-3元送餐費。
在一家經營蓋飯的餐廳內,記者看到,雖然這個餐廳前廳擺放了幾張桌子,但桌子上已經滿是灰塵,顯然是很久沒有人坐過。但餐廳來往的人卻不少,都是前來取餐的送餐人員。一名男子忙著在電腦前刷新訂單信息,并不時地將送餐地址等信息打印出來。而一旁的另一名女子則忙著將后廚做好的飯菜裝入塑料袋,并核對送餐信息。核對無誤后,將蓋飯交給在一旁等候的送餐人員。送餐人員拿到快餐后,放到電動車的箱子內,快速離去。
記者在屋內注意到,打印出的訂單信息平鋪在桌子上,等待與蓋飯一起裝入塑料袋。通過查看訂單上的信息,記者看到,訂餐地址多是清華大學及中關村寫字樓。
調查
網店實景差別大不傳執照也能開
記者發現探訪的幾家餐廳的菜品在網上的圖片都很漂亮。而看了網上的介紹后,再結合記者暗訪發現的情況,很難相信,網上精美的餃子就是在那樣昏暗、臟亂的環境下加工出來,最終流向大學和寫字樓的。
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在網上商家介紹一欄,應該有商家提供的詳細地址和證照掃描件。但點開之后就會發現,內容明顯有漏洞。
比如商家地址,只寫明了清華水磨社區,根本無具體經營地址,也沒有商家電話。此外,按照規定該提交的證照掃描件,也都處于“上傳中”。雖然有的上傳了營業執照,但點開仔細查看就會發現,這些執照要么是別人家的營業執照,與實際經營地址和店名不符,要么干脆是外省市的營業執照掃描件。
而如果點開一家擁有實體店的知名連鎖餐飲企業的介紹則會發現,營業執照和餐飲許可證上的信息,與實際經營地址完全相符。
支招
實地吃過后網購更安全
記者隨后找到了曾經從事過餐飲的一位餐廳老板,根據他的心得整理出規避黑心餐廳的注意事項。
首先,在餐廳的選擇上。對于新開的店,要謹慎。點開后,沒有餐廳實景的店不要輕易下單。
第二,不要怕麻煩,多瀏覽評論。
第三,一定要點開商家介紹的證照一欄。不上傳的、不顯示的、顯示的和實際情況不一致的,多數都有問題。
第四,平時,可以依據網上信息,去實地看看,必要時在店內吃一次。覺得沒問題后再在網上下單。
本報記者暗訪后執法部門突擊檢查水磨社區近50家餐廳均屬無證營業——
餓了么36合作店被關停
11月6日,記者將暗訪到的餓了么商家后廚臟亂差、涉嫌無證經營問題,反映給了海淀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11月9日上午,該局執法人員聯合屬地街道辦事處相關人員突擊檢查了水磨社區。
經檢查確認,記者此前暗訪發現的近50家大小餐廳,均屬無證照經營。檢查中發現大量餓了么訂單信息及送餐車輛,基于此,海淀食藥監局除對涉事的餐廳依法處理外,還對提供服務的平臺——餓了么進行約談,責令其立即關停水磨社區的違規商戶。
今天上午,《法制晚報》記者從海淀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了解到,經過緊急聯系,餓了么平臺已經于昨晚9時許將涉事的餐廳網店關停。經過目前初步統計,在水磨社區共有36家餐廳接入了餓了么平臺提供訂餐服務,目前已全部關閉。記者通過APP已經無法搜索到之前暗訪過的餐廳。
突擊檢查排名第一餐廳竟是無證經營
11月9日上午10時30分,在一處玻璃上貼有餓了么標識的餐廳內,老板對執法人員到來很意外。對于該店是否有合法證件的詢問,老板理直氣壯地說“沒有”。老板不承認自己通過餓了么平臺送餐,“我這標識是很早以前貼的”。
但執法人員很快就在店內發現了問題。
走進后廚,七八個包裝盒正在按照訂單信息等待分配飯菜。廚房內只有一名中年男子,身上并無口罩等基本防護裝備。包裝盒旁的訂單信息顯示,訂餐者都是住在附近的清華大學、中關村等地。而訂餐信息單據上顯示,這家餐廳在餓了么平臺上名稱為“旅途便當(清華店)”,上面明確地說明了訂餐者就是通過餓了么平臺上下單的。
那么,這家店到底是不是餓了么商家?還沒等店老板開口,吧臺下的電腦“說話了”。
“您有餓了么新訂單,請注意及時查收。”一聲清脆的電腦提示音,將店內十幾名執法人員的目光全都吸引到了餐廳吧臺下面。
在吧臺下面,并排擺放著兩臺筆記本電腦,電腦旁擺放著單據打印機。電腦的屏幕上,顯示的餓了么商家終端頁面的處理中心一欄。執法人員剛要查看情況,電腦又開始報出有新訂單產生。執法人員當即詳細記錄店內發現的情況,并對店內主要經營工具予以暫扣。
記者登錄“餓了么”APP檢索發現,該店是附近排名第一的餐廳,數據顯示月售1392單。但在商家信息一欄中,無法看到營業執照、餐飲服務許可證等信息。
前廳正裝修后廚做飯送外賣
執法人員檢查“旅途便當”的消息,迅速傳至水磨社區的各個角落。半個小時前還在開門營業的餐廳,全部上鎖。在一家麻辣燙餐廳門前,透過玻璃門可以清楚地看到,店內還有人在收拾后廚。
不過,有一家餐廳顯然不清楚有執法行動。送餐人員從屋內拎出七八份快餐時,和執法人員撞個滿懷。粘在盒飯外的訂單信息上,詳細地記錄了訂單者的地址、姓名和電話。
但從外觀上看,這家餐廳正處于裝修狀態,就連屋內也堆著沙子、水泥。穿過裝修材料,透過斜著的木板,后廚的廚師在灶臺前投入地炒菜,全然不知執法人員到來。剛要張口狡辯的老板,看著執法人員手里拎著的盒飯,啞口無言。
執法人員隨后對現場發現的印有“餓了么”、“美團外賣”標識的箱子予以暫扣。
持續整治立案調查美團百度外賣也曾被約談
據在現場的海淀區青龍橋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水磨社區是出了名的亂點地區,外來人口眾多,屬于典型的城中村。此前,街道辦事處也曾聯合執法部門整治過該社區。
針對記者暗訪發現的問題,現場負責人表示,他們將從今天開始對水磨社區進行專項治理,爭取全部關停無證經營餐廳。
海淀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執法負責人透露,就無證餐廳接入平臺提供送餐服務這一情況,該局曾對美團、百度外賣等平臺企業進行了依法約談,目前對美團的立案調查還在進行中。此次發現的餐廳大多屬于餓了么平臺,且都屬于無照違法經營。根據新的食品安全法,提供服務的平臺有義務對商家資格進行審核。顯然,餓了么在這方面存在問題。
同時,為最大限度地消除隱患,海淀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將立即要求餓了么平臺將地點注冊為“水磨社區”的無證餐廳全部屏蔽,禁止提供餐飲服務。
據海淀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介紹,網絡訂餐正在成為新的監管熱點和難點。除餓了么外,該局還向“美團外賣”等相關企業進行了信息通報,要求平臺服務商積極履行管理義務,及時開展自查,對發現的無證入網經營者立即采取關停措施。目前,“美團外賣”已完成了初步自查工作,該企業從10月1日起陸續核實并關停水磨社區無證入網商戶,截至2015年11月1日,已經下線商家約60家。
下一步,海淀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還將加強屬地聯合執法并建立長效監督機制,形成既有專業執法人員“明察”,也有共治網絡“暗訪”的長效監管體制。
目前,海淀區東水磨南側胡同、北側胡同、沿中關村大街無證食品經營單位招牌字號已經基本拆除,一部分商戶已經主動停業并準備搬離。
《食品安全法》、《消法》規定第三方平臺應對入網商戶審核資質出現問題對消費者連帶賠償
訂餐平臺應負監管責任
網絡訂餐平臺是近幾年快速發展的新興行業,為一些單位員工用餐及家庭用餐提供了方便,目前市場上有百度外賣、麗華快餐、“到家”美食等多家平臺,也形成了激烈的市場競爭。
在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看來,訂餐平臺在網絡上提供“場地”給其他商戶售賣商品,在法律上其理應承擔對消費者的安全保障義務,“若平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入網食品經營者利用其平臺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則應依法承擔連帶責任”。
現狀原因互聯網+背景下對管理提出巨大挑戰
根據平臺與餐廳的部分協議內容條款可以看出,在具體操作中,平臺本身不經營餐飲,只是提供互聯網訂餐信息服務。
根據平臺方與餐廳的協議范本,平臺方還將對餐廳進行補貼。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阿拉木斯告訴法晚記者,我國當前在對電子商務及電商平臺的管理上還是比較寬松的,“只要有一個網站備案,就可以從事這方面的經營活動,而App平臺更是互聯網管理的新領域”。
在我國的很多傳統行業中,特別是食品行業,都采用了許可證管理制度,管理比較嚴格。但是,在互聯網+發展的大背景下,出現了一種新名詞,即共享經濟。
通俗地講,共享經濟就是通過網絡電子平臺,接入海量的個人或商事服務者,在各個領域滿足人們的各種現實需求。譬如,網絡送餐、春節訂票、網上掛號、網約車。這種經濟模式對原有的許可證管理制度產生了巨大的挑戰。
阿拉木斯說,以本事件為例,“餓了么”本身并不從事生產食品的活動,因此也不需要什么食品生產許可證。
四種原因導致無照商販橫行
為什么無照商販、不符合衛生條件的作坊制作的便餐可通過網絡送餐平臺銷售?北京市律師協會合同法專業委員會主任李學輝律師分析認為,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個層面。
第一,提供食品的商家虛假宣傳、粗制濫造;第二,網絡平臺運營商把關不嚴,致使諸多存在問題的商家進入平臺,對外提供餐飲服務,出現責任后逃之夭夭;第三,消費者辨識不夠,一味選擇低價食品供應商;第四,消費者維權意識不夠,食品出現質量問題,要么不愿意維權,要么由于證據存在問題等原因而告狀無門,致使商家損害消費者權益事件雖然頻發,但真正曝光的卻不多。
法律責任訂餐平臺應審核入圍商戶資質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餐飲服務企業或者個人從事經營,通常需要取得餐飲行業的經營許可證、稅務許可證、衛生許可證等證件,即為合法,經營范圍需要特別批準的,需要辦理批準手續。
那么,像“餓了么”這種網絡訂餐平臺是否應對進入其平臺銷售快餐的飯館進行資質審核呢?李學輝律師認為,答案是肯定的。2015年8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網絡食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該意見稿對網絡食品經營者的義務、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的義務、網絡食品經營活動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內容進行了規定。
意見稿規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建立并執行經營主體審查登記、銷售食品信息審核等管理制度,保證食品安全;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對申請進入平臺的食品經營者資質進行審查,并及時核實更新經營者許可證件或者備案憑證等內容。
對商戶食品質量負有監管義務
“App平臺經營主體對哪些商戶可在其平臺上進行經營擁有選擇權,同時,App平臺比消費者擁有更多的信息資源,隨時可以接收到消費者的投訴和反饋意見。”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認為,綜上所述,App平臺對于在其平臺上經營的商戶勢必應承擔相應的監管義務。
從合同法的角度講,App通過賺取加盟網絡商家的傭金,從事有償居間服務,也負有保證商家提供食品質量的監管義務。當前,淘寶網、一號店等越來越多的網站規定,未提交食品特種經營資質的賣家不允許發布商品,同時對存量商品執行下架處理。不過,對于純粹經營農產品及經營地方特色食品的商家,如自產自銷農產品、水果、蔬菜、水產、海產這些無QS包裝的商品,暫時還不需要賣家提供相關證照。
顧客吃出問題可向App平臺索賠
若網友在App平臺消費時遭遇糾紛,該如何維權?李學輝律師表示,消費者通過App平臺與提供食品的商家發生合同關系,互為權利的享有者和義務的履行者,一旦食品發生質量問題或者造成更為嚴重的后果,通常由提供食品的商家承擔法律責任,網絡平臺運營商并不承擔責任。
但是,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入網食品經營者利用其平臺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劉俊海進一步解釋,消費者權益受損后,原則上應找提供商品的商戶進行協商解決辦法,但如果App平臺無法提供真實、準確的商戶信息,如電話號碼、地址等,導致消費者找不到商戶,那么此時App平臺就需要承擔連帶責任,對消費者進行先行賠償。在糾紛得到解決后,App平臺可再對涉事商戶進行追償。
立法建議 對手機App監管可借鑒電商
阿拉木斯表示,今年剛剛修訂的《食品安全法》規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明確其食品安全管理責任;依法應當取得許可證的,還應當審查其許可證。
國家工商總局在2014年出臺的《網絡交易管理辦法》,則明確了淘寶等第三方交易平臺經營者應負有數據保存等若干義務。
2013年新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消費者通過網絡交易平臺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可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不能提供銷售者或者服務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消費者也可向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要求賠償。
阿拉木斯建議,在完善App平臺監管的過程中,可適當借鑒淘寶、天貓等商務平臺的管理模式,隨著十幾年電子商務平臺的不斷發展,這套管理模式已相對成熟。文/記者紀欣
攝/法制晚報記者郭謙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