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建議發布后,軍民融合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與“十二五”規劃相比,“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十三五”期間,有望多管齊下,推進軍民融合發展迎來新格局。
健全發展體系
“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改革。到2020年,基本完成國防和軍隊改革目標任務,構建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
軍民融合成為國防建設的主脈絡之一。規劃建議提出,健全軍民融合發展的組織管理體系、工作運行體系、政策制度體系。建立國家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軍民融合領導機構。制定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專項規劃。深化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建立國防科技協同創新機制,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立法。在海洋、太空、網絡空間等領域推出一批重大項目和舉措,打造一批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增強先進技術、產業產品、基礎設施等軍民共用的協調性。
國防大學國防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姜魯鳴認為,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要實現融合發展,唯一路徑是深度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強化大局意識、戰略規劃、改革創新、法制保障,在體制上建立組織系統、工作系統以及完善的政策法規。
在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后,作為軍工改革的重點,國家對軍民融合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軍民融合進度不斷加快,融合層次也將加強。
今年上半年,工信部印發了《軍民融合深度發展2015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國防科工局也印發了《2015年國防科工局軍民融合專項行動計劃》。工信部的軍民融合方案明確提出,2015年將編制《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十三五”規劃》,制定《關于推進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軍民融合的深度和領域不斷拓展。國防科工局副局長徐占斌此前明確表示,要拓寬社會投資領域,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軍工企業改組改制和國防科技工業投資建設,加快提高軍工資產證券化水平,大力推進資本層面的“民參軍”,鼓勵地方先行先試探索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兩條投資主線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受益于國家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軍民融合領域有望形成萬億元級別的市場。軍民融合是實現富國強兵的必由之路,寓軍于民(分擔國防支出,提升動員能力)、以民促軍(提升軍品研制效率,降低成本)和以軍帶民(軍用技術民用化,助力國民經濟建設)是推進軍民融合的三大路徑。“軍轉民”和“民參軍”是構成軍民融合的兩大產業模式,有望優勢互補,合力打造萬億市場。同時,我國“民參軍”尚處于起步階段,兼具機制靈活、效費比高等諸多優點,未來擁有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軍民融合領域的專家表示,未來“民參軍”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參與范圍也將擴大。“民參軍”的范圍將由主要承擔配套產品的科研生產任務,擴大到對武器裝備影響不大的分系統配套產品,有實力的優勢民企在取得“四證”以后,可以參與主戰裝備的競爭,科研實力強的民企可以參與預研項目的競爭。
更為重要的是,資本層面的“民參軍”落地將推進軍民融合的“資本融合”。隨著國防科技工業體系的改革和裝備采購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通過引入民企、社會資本參與軍工企事業單位的重組改制,一些軍工企事業單位將形成多種經濟成分參與的混合所有制結構,一些優勢民企的先進技術、頂尖產品將進入國防科技工業裝備生產和武器維修領域。
安信證券分析師認為,隨著軍民融合深度推進,可以從“軍轉民”和“民參軍”兩方面關注投資機會。“軍轉民”重點關注北斗產業鏈如中國衛星、海格通信、振芯科技、華力創通等;“民參軍”關注具有技術優勢和軍品資質的上市公司如金信諾、四川九洲、丹甫股份、機器人、通達動力、銀河電子、海特高新、常發股份等。(歐陽春香)
更多精彩資訊>>>